關稅戰丨特朗普對等關稅事件簿
美國總統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宮後大打「關稅戰」,4月2日宣布實施對等關稅,涉及範圍是其今個任期覆蓋最廣泛,對象不僅包括主要競爭對手中國,亦包括長期盟友歐盟、日本等主要貿易夥伴。10%「基準關稅」率先於4月5日生效,針對個別國家或地區的更高關稅則在4月9日實施。
不過,美國實施較高稅率的對等關稅不足一日後,特朗普突然表示,已授權向除中國以外、超過75個與華府談判的國家及地區,暫緩對等關稅90日,期間大幅降低稅率至10%,即時生效,因相關國家已致電美國的代表機構,包括商務部、財政部和貿易代表辦公室,就貿易、貿易壁壘、關稅、貨幣操縱及非貨幣性關稅等相關議題進行磋商,尋求解決方案,而且這些國家在他強烈建議下,未以任何方式對美國進行報復。
特朗普大打「關稅戰」惹來各國不滿,中國、加拿大及歐盟等部分受影響地區早前已經或準備採取報復性措施,但也有些國家傾向與美國達成協議,並同意放寬對美國商品的關稅,換取較低的關稅率。
中國強硬反制 誓言「奉陪到底」
特朗普在4月2日正式推出對等關稅計劃細節時,宣布對中國開徵34%關稅中國,中方隨即率先迅速反擊,於4月4日連環出招,包括對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徵收34%關稅,4月10日起生效,即美國對等關稅生效後的第二日。
此外,中方把16間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禁止對其出口可用於軍事用途的物品,又把11間美國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禁止他們在中國從事貿易和投資,並對原產於美國及印度的進口醫用CT球管發起反傾銷調查,也發起產業競爭力調查。中方亦以食安為由,即日起暫停美國兩間禽肉商、一間高粱企業及3間禽肉骨粉企業的產品輸華,並把7種稀土金屬(釤、釓、鋱、鏑、鑥、鈧及釔)相關物列入出口管制清單;同時,對美資來華設立的化工集團杜邦中國(DuPont China)展開反壟斷調查。中國商務部亦已就美國的對等關稅,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起訴。
中美關稅戰隨後急速升溫,連番「刀劍往來」,先有特朗普4月7日宣布,因應中國反制措施,針對中國進口商品的稅率由原本的34%加50個百分點,至84%,疊加此前兩輪各10%的加徵幅度,對華加徵關稅高達104%,於4月9日生效。白宮同時宣布對來自內地和香港、價值800美元或以下小額包裹關稅,由貨值的30%增至90%,5月2日生效。
中國隨後再打出反制「組合拳」,強調中方有豐富手段「奉陪到底」,包括對美國進口商品的加徵關稅稅率,由34%提高至84%,同時再把美國光子公司等12間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另把6間美國實體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禁止其從事與中國有關的進出口活動及新增中國境內投資,並在世貿組織就美國對華產品,進一步加徵關稅追加提出訴訟。中方又發出對赴美中國遊客的風險提示,指由於中美經貿關係惡化以及美國國內安全形勢,提示中國遊客充分評估赴美旅遊風險,謹慎前往。
美國4月9日如期實施對等關稅不足一日後,特朗普突然宣布,已經批准即時暫緩對大部分國家實施對等關稅,為期90天,期間大幅降低關稅稅率至10%,但並不包括中國。他聲稱「中國對世界市場缺乏尊重」,決定即時將對華關稅由104%,進一步調高至125%。
為應對美國大幅加徵關稅,中國正積極穩定經濟和市場。此前除了中央匯金等「國家隊」增持托市,內地多家企業宣布增持回購計劃,尤其是央企和國企。中國高層領導人據報召開會議,討論國內消費和支持資本市場的措施,部分較為成熟、旨在提振中國經濟的刺激舉措可能會在未來幾周或幾個月內實施。
歐盟報復與談判並行
美國長期盟友之一、被徵收20%對等關稅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稱,美國加徵關稅對全球經濟的重大打擊,損害所有和美國有貿易關係的經濟體,明言如果談判失敗將會作出反擊。歐盟4月9日宣布,成員國表決通過向美國商品加徵介乎10%至25%的關稅,以回應美國宣布對歐盟的鋼鐵和鋁徵收關稅,範圍包括煙草、汽車、鋼和鋁等,而關稅分三階段實施,4月15日為首階段,然後在5月16日和12月1日加推,估計約232億美元(約1809億港元)的美國貨品將受打擊。
加拿大溫和回擊
加拿大雖然不在新一輪對等關稅範圍內,但隨着美方對所有進口汽車加徵25%關稅,加方4月9日正式實施美國製造汽車25%對等關稅,新關稅不適用於汽車零件,亦不會對墨西哥製造的汽車徵收關稅。
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批評美國關稅政策是試圖重新構建國際貿易體系,稱加方將「有目的、有力地」應對,但保留合作空間,並歡迎特朗普暫緩徵收部分國家的對等關稅。新任財長商鵬飛強調,對於所有不合理的美國關稅,加拿大政府會繼續爭取把其撤銷,以保障加國各個行業、商界、工人和經濟。
越南及以色列降低關稅配合
遭美國加徵對等關稅高達46%、作為服裝及體育用品採購重鎮的越南,率先主動提出對等「零關稅」建議。特朗普公布對等關稅後,聲稱與越南共產黨總書記蘇林進行了非常具成效(productive)的通話,獲告知若能夠與美國達成協議,越南願意將關稅降至零。越南亦承諾進口更多美國農產品、天然氣、飛機來縮減逆差。
越南副總理胡德福與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4月9日在華盛頓舉行會晤。越南政府稱,美越兩國已同意啟動貿易協定談判,並將考慮盡可能多地取消非關稅壁壘。
至於遭加徵關稅17%的以色列亦主動配合美國關稅政策,宣布將全面撤銷美國進口貨的關稅,總理內塔尼亞胡4月7日訪問白宮,與特朗普舉行會談,是自美國向全球發動關稅貿易戰以來,首位在白宮與特朗普會晤的外國領袖。內塔尼亞胡會面時稱,以色列將盡快縮減與美國的貿易逆差,以及取消其他不必要的貿易壁壘,同時透露以方已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討論如何執行,希望盡快得出解決方案。
澳日英韓尋求談判達協議
至於美國盟友之一、被徵收24%對等關稅的日本表明,不打算採取以牙還牙的反制措施的做法。首相石破茂將美國的關稅措施形容為「國家危機」,指政府必須採取一切可用手段,減輕美國關稅對經濟的打擊,例如為企業提供資金、採取措施保護就業。日本據報正考慮透過向國民提供現金援助,其中包括將向每人發放現金4萬至5萬日圓(約2115至2643港元),不設任何收入限制。
石破茂4月7日與特朗普通電話時指出,無意與美國進行直接對抗,日本願意合作為美國創造就業機會,但也強烈敦促取消或降低關稅。日方亦將派員到美國商討貿易協議。
南韓遭徵收25%對等關稅,該國亦傾向努力與美國就對等關稅問題進行談判,代總統韓德洙與特朗普通電話後稱,不會對美國關稅措施予以反制,透過協商相信能在兩國企業受到重創之前達成協定。南韓當局亦公布價值3萬億韓圜(約160億港元)的汽車行業緊急資金方案,以減輕關稅衝擊。
美國另一盟友澳洲則被開徵10%對等關稅,澳洲總理阿爾巴內塞(Anthony Albanese)稱,這違背兩國夥伴關係的基礎,這並非朋友的行為,但表明澳洲不會對美國實施對等關稅,強調將通過澳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移除關稅,不會加入造成價格上漲和增長放緩的逐底競爭。
同樣被徵收10%對等關稅的英國,則公布一份長達400頁的可能徵收報復性關稅的美國商品清單,但傾向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仍在推進與華盛頓政府達成經濟協議的談判。
特朗普4月2日正式宣布實施對等關稅,當時表明對所有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個別被針對地區稅率更高,並警告各國切勿報復。加拿大和墨西哥則意外地不在名單之內,但早前實施的25%關稅維持不變。至於中國,在美方不斷加碼對等關稅後,來自中國地區的所有貨品均被加徵125%關稅,措施適用於香港及澳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