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直接訂購 教學視頻

【施政報告】戴德梁行指收回土地宜只建公營房屋

新一份《施政報告》着墨房屋政策較多。戴德梁行環球董事、大中華區行政總裁趙錦權表示,政府收回土地作公營房屋發展早有先例,若條例引用恰當,對社會福祉是一件好事,惟政府須留意收回後的土地應全面興建公營房屋,以紓解市民迫切的置業需求。

位於市區並適合作高密度發展的茶果嶺村、牛池灣村和竹園聯合村寮屋區的私人土地,相信加快發展這些合共7公頃的市區用地,重建為以公營房屋為主的新社區,能馬上為市民提供一定數量的公營房屋單位。

趙錦權稱,歡迎政府研究收回位於各區法定分區計劃大綱圖上已規劃作高密度房屋發展,但因業權分散或基建限制而未有發展計劃的私人土地,若政府收回土地後以較高地積比率發展,有助增加房屋供應。惟政府應有更清晰的時間表及發展規劃,並盡快公開予市民大眾參考。

政府若成功收地,應在展開任何建設前先完成整體規劃,訂明該區的土地用途及交通等配套設施。隨着交通問題得到解決,基本排污、供水等設施亦已完備,政府便可放寬具發展潛力土地的地積比率,以增加整體房屋供應。

戴德梁行樂見政府多管齊下,同步公布「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吸引私人發展商參與規劃及發展,包括協助興建基建及其他社區設施,而當中七成新增總樓面面積將撥作政府屬意的公營房屋或「首置」類別,有效運用市場的建造力量以加快短中期房屋供應。惟政府應將所有細節及規劃詳情公開予大眾,保持機制透明公開,避免予人私相授受的觀感。

趙錦權同意政府應盡快協助市民上樓,但過渡性房屋為短期措施並只能興建一定地積比率的單位;相反,若直接在空置校舍等閒置土地興建房屋,則可提供逾3倍地積比率的單位,將更有效運用土地資源。

同時,亦樂見政府與房委會研究重建旗下工廠大廈為公營房屋,以增加公營房屋供應,惟長遠目標仍應透過不同方法善用現有土地及房屋資源。鑑於目前的工廠區中部分用地為住宅(戊類)地塊,建議政府考慮把這些住宅(戊類)用地落實作興建公屋之用,以及研究把現有部分工廠區改為興建私人住宅或公屋,以增加房屋供應。

戴德梁行大中華區副總裁及大中華區策略發展顧問部主管陶汝鴻指出,政府放寬按揭保險計劃的樓價上限,相信的確可協助市民特別是首次置業人士上車。惟市場供應仍然有限,未來環球經濟及社會狀況仍存在不穩定性,放寬按揭成數將大幅增加槓桿效應,增加風險。建議市民應衡量自己負擔能力,切勿盲目入市。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