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財局關注審計費用下調會否影響審計質量
會財局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止的《2024-25年度查察報告》及《2024-25年度調查報告》,發現期內全港有400多間上市公司更換核數師,佔整體約2600間上市公司的17%,有個別上市公司更於一年內3度更換核數師。
會財局查察部主管劉建汝指出,去年度上市公司更換核數師的理由,大多與審計費用有關,或因本港經濟環境轉差而導致。會財局關注部分更換核數師個案涉及審計費用下調,會否影響其審計質量。
會財局去年抽查的16個審計項目當中,有13個項目均錄得審計費用下調,有審計項目的費用減幅更達四成以上。會財局行政總裁賴翠碧指,審計費用高低與會計師事務所於項目投入的時間有關,當局最關注的是審計費用過低之下,會計師事務所是否有足夠資源處理項目。
被問到會財局是否有計劃規管審計費用,以杜絕行業「內捲」損害審計質量,會財局主席孫德基回應指,本港是自由市場,定價應由買賣雙方決定,但指出部分上市公司在年末之際才更換核數師,當局關注接任核數師是否有足夠時間處理審計項目。他又提到,近半年新股市場轉趨蓬勃,會計師事務所或可從新股業務當中獲得收入,以緩和審計費用減少對事務所收入之影響。
至於其他更換核數師的理由,包括上市公司與核數師就會計處理問題出現分歧,或公司未能如期提供財務報表,但只屬少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