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資訊 |
|||
最高 | 58.100 | 成交股數 |
8.15百萬
|
最低 | 56.150 | 成交金額 |
4.65億
|
長線勢頭過往表現 | ||
買入日期 | 沽出日期 |
升跌 |
2019-12-19 | 2020-02-04 | -6.9% |
2019-11-07 | 2019-12-02 | -5.6% |
2019-02-26 | 2019-05-15 | -5.9% |
2018-08-31 | 2018-10-08 | -8.0% |
2018-01-18 | 2018-03-02 | -3.5% |
10天平均值 |
57.37 /
-1.5%
|
50天平均值 |
56.02 /
0.9%
|
150天平均值 |
51.78 /
9.1%
|
250天平均值 |
54.69 /
3.3%
|
1個月升跌 |
7.5%
|
3個月升跌 |
22.6%
|
52週升跌 |
-24.2%
|
52週波幅 |
45.05 - 74.60
|
1個月相對恒指 |
-4.6%
|
3個月相對恒指 |
3.2%
|
1年相對恒指 |
-27.1%
|
14天RSI |
55.4
|
啤打系數(beta) |
1.1
|
公司相關新聞 |
行業相關新聞 |
![]() |
![]() |
![]() |
![]() |
基本數據 | |||
(百萬港元) | 12/2017 |
12/2018 |
12/2019 |
營業額 (百萬) | 248,515 | 277,129 | 299,021 |
毛利 (百萬) | 147,187 | 167,565 | 193,062 |
EBITDA (百萬) | 52,500 | 65,626 | 97,303 |
EBIT (百萬) | 35,395 | 45,887 | 59,174 |
股東應佔溢利 (百萬) | 35,100 | 39,000 | 39,830 |
每股盈利 (港元) | 9.099 | 10.111 | 10.329 |
每股股息 (港元) | 2.850 | 3.170 | 3.170 |
每股資產淨值(港元) | 111.481 | 115.696 | 120.398 |
主要財務比率 | 12/2017 |
12/2018 |
12/2019 |
營業額按年變動 (%) | -4.4 | 11.5 | 7.9 |
毛利按年變動 (%) | -6.8 | 13.8 | 15.2 |
股東應佔溢利按年變動 (%) | 6.3 | 11.1 | 2.1 |
毛利率 (%) | 59.2 | 60.5 | 64.6 |
邊際利潤率(%) | 14.1 | 14.1 | 13.3 |
市盈率 (倍) | 6.2 | 5.6 | 5.5 |
股息收益率 (%) | 5.0 | 5.6 | 5.6 |
總資產回報率 (%) | 3.2 | 3.2 | 3.3 |
股東權益回報率 (%) | 8.2 | 8.7 | 8.6 |
債項(現金)淨額/股東權益 (%) | 38 | 47.3 | 63.3 |
市賬率 (倍) | 0.5 | 0.5 | 0.5 |
主要業務
集團經營五項核心業務,計有港口及相關服務、零售、基建、能源及電訊。
最新業績
截至2020年06月30日止6個月中期業績,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為 130.0億港元,同比跌幅 29.1%。 每股基本盈利 3.3712港元。 派發股息每股 0.614港元。 期內,營業額下跌 15.6% 至 1,246.5億港元,毛利率減少 0.0% 至 64.8%。 (公佈日期: 2020年08月06日)
業務回顧 - 截至2020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港口及相關服務
港口及相關服務部門於2020年上半年經營291個泊位,處理共3,870萬個二十呎標準貨櫃(「標準貨櫃」),較2019年同期下跌8%。吞吐量減少主要由於疫情令全球貿易放緩及供應鏈受阻。以呈報貨幣計算,收益港幣160億3,100萬元、EBITDA(2)港幣55億3,900萬元及EBIT(2)港幣34億5,400萬元,較去年同期分別減少9%、14%及19%,主要由於大部分港口組合之吞吐量下降、低毛利轉運貨物數量比重較高,及貨物需求因疫情而減少令航線取消增加,以致業務表現疲弱。以當地貨幣計算,收益、EBITDA及EBIT分別減少4%、11%及15%。
於6月,部門中國內地及香港港口之吞吐量按季回復增長,而世界其餘地方之港口則仍然受到疫情令營運及貿易受阻之不利影響。部門維持嚴謹成本控制並審慎運用資本開支與投資,以在當前不明確之市場環境下盡量增加自由現金流。再者,其多元化地域分佈、策略聯盟及持續營運改善,確保其保持韌力並處於優勢,待全球貿易量回復增長時得益。
零售
於2020年6月底,零售部門在25個市場經營15,836家店舖,較去年同期增加4%。自2月開始疫情蔓延下店舖暫時停業及顧客流量下降令銷售額大減,部門業務於2020年上半年之盈利能力轉差。以呈報貨幣計算,收益、EBITDA(3)及EBIT(3)分別為港幣736億2,700萬元、港幣46億2,600萬元及港幣29億7,000萬元,分別減少11%、43%及55%。撇除2019年上半年確認之一次性攤薄收益及不利外幣兌換影響,以當地貨幣計算之收益、EBITDA及EBIT分別減少9%、37%及48%。
疫情對保健及美容產品分部之影響最大,該分部佔零售部門2020年上半年收益之80%。於內地,2月時暫時停業店舖數量高峰約達2,500家,銷售額按年下跌78%。隨著疫情相關限制措施逐步放寬,內地幾乎所有店舖已於4月底前重新營業,銷售額大幅回升,6月份之銷售額跌幅按年收窄至16%。
於歐洲及亞洲其他地方,商業區及購物中心之顧客流量亦因3月底開始實施之封鎖措施以及消費者集中在超市購物而大受影響。部門之主要業務銷售「大眾必需品」,故大部分店舖於封鎖期間得以保持營業。封鎖程度及實施時間雖有別,惟已可彌補部分損失。目前,集團不足1%店舖仍然停業,而隨著西歐市場店舖自5月中起逐漸重新營業,顧客流量正在改善,加上店舖重新營業之促銷活動,此等市場之銷售額已有所回升。
隨著歐洲市場及內地之隔離措施逐步放寬,此部門於6月份錄得略低於港幣10億元之EBIT。因應封鎖限制之放寬程度及疫情能否受控,市況於2020年下半年應較為樂觀,惟經營大有可能因疫情而持續受壓。此外,在零售部門加速發展網上及電子商貿銷售能力下,透過此等渠道錄得之銷售額快速增長。此令人欣慰之趨向,加上部門現時在全球擁有1億3,700萬名忠誠客戶之優勢,部門已準備就緒迎接未來。連同成本控制、毛利與營運資金管理得宜,視乎能否遏制疫情,待有關影響減退時,零售部門應可穩健復甦。
基建
基建部門包括香港上市附屬公司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長江基建」)之75.67%(4)權益,以及集團於與長江基建共同擁有六項基建投資之直接股權所得之10%經濟收益。
此部門之EBITDA(5)及EBIT(5)總額分別為港幣137億6,800萬元及港幣89億8,900萬元,以呈報貨幣計算較2019年同期分別減少4%及9%,主要由於不利外幣兌換影響及NorthumbrianWater於2020年4月進入新監管制度,實行低於預期之容許回報以致盈利貢獻減少。以當地貨幣計算,EBITDA較去年同期增加1%,而EBIT則減少5%。
長江基建
長江基建公佈按IFRS16後基準之股東應佔溢利淨額為港幣28億6,000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2%,主要由於NorthumbrianWater之貢獻減少,及2020年英國之企業所得稅率下降幅度由17%修訂為19%而於上半年確認遞延稅項支出港幣14億元。2019年上半年之業績亦包括出售電能實業部分權益錄得之收益港幣4億2,700萬元(6)。
赫斯基能源
集團之加拿大上市聯營公司赫斯基能源公佈未計2020年上半年非現金減值前,IFRS16後之虧損淨額為9億5,600萬加元,而去年同期為盈利淨額6億9,800萬加元。為應對原油價格崩潰及精煉石油產品需求暴跌,赫斯基削減資本開支、關閉負現金毛利之生產項目,並在公司全面實施節省成本措施,從而維持其資產負債水平,同時於商品價格持續低迷之環境中保護其價值。
於2020年第一季,大致基於偏低之原油價格假設,赫斯基確認非現金除稅前減值14億加元,主要與北美洲之上游資產有關。集團2020年上半年之EBITDA及EBIT業績包括集團所佔此項減值支出之40.19%為港幣31億200萬元。加上基本營運業績欠佳,集團於2020年上半年所佔LBITDA(7)及LBIT(7)分別為港幣27億5,100萬元及港幣54億8,700萬元,而去年同期則錄得EBITDA及EBIT分別港幣47億1,300萬元及港幣17億8,700萬元。
2020年上半年之平均產量為每天272,700桶石油當量,較2019年同期之平均產量每天276,800桶石油當量減少1%。2020年上半年之煉油量亦減少13%至每天294,000桶,反映赫斯基在低油價環境下調整上游產量之靈活性,以及達致最佳產能及精煉石油產品種類以迎合市場需求之能力。
赫斯基之管理層致力優先處理其資產負債水平及維持理想之流動資金。基於長久以來建立之架構,包括將上中下游資產深層整合於綜合走廊業務內,荔灣及印尼項目訂立長期合約,加上實施保障資產負債水平與流動資金之措施,赫斯基將於此次前所未有之市場周期中審慎經營其業務。
CKHGroupTelecom
此部門之收益、EBITDA(8)及EBIT(8)分別為港幣427億200萬元(50億2,100萬歐羅)、港幣149億2,100萬元(17億5,300萬歐羅)及港幣77億7,700萬元(9億1,300萬歐羅),以呈報貨幣計算較去年同期分別減少8%、15%及28%,而以當地貨幣計算則分別減少4%、11%及25%。
歐洲3集團
於2020年6月30日,歐洲3集團之活躍客戶總人數為3,870萬名,較去年同期下跌7%,主要由於WindTre及英國之客戶總人數減少,惟由其他業務錄得客戶人數淨增長而部分彌補。
歐洲3集團之收益、EBITDA(9)及EBIT(9)分別為港幣405億2,400萬元、港幣144億4,900萬元及港幣77億2,200萬元,以當地貨幣計算較去年同期分別減少3%、7%及19%。電訊業務相比集團其他業務受到疫情影響較少,其總毛利率仍然相對穩定。毛利總額以當地貨幣計算較2019年同期增加1%,主要由毛利較高之客戶比例上升以致毛利總額增長所帶動,惟因漫遊收益減少及自2019年中起若干監管政策生效而大致抵銷。除英國受到本身及歐盟監管變動之整六個月影響而受到不利打擊外,所有其他業務均錄得毛利總額增長。歐洲3集團之EBITDA及EBIT按年略為遜色,主要反映WindTre於2019年上半年確認之一次性收入約1億1,000萬歐羅,以及英國因年度牌照費用提高及持續投入資訊科技轉型支出令營運成本增加。英國業務之高層管理人員已於年內替換,成績有目共睹。因集團大量投資於資訊科技及網絡升級,以致資產基礎擴大令折舊與攤銷增加,歐洲3集團之EBIT受到進一步影響。歐洲3集團之基本EBIT表現,除英國外,以當地貨幣計算,與2019年上半年相若。
歐洲3集團之業務正處於引入5G功能之不同階段,並擁有強大網絡及頻譜資產供調配及支持歐洲內推展5G所帶來之機遇。
CK Hutchison Networks
CKHGroupTelecom之架構分離已完成,新電訊基建公司CKHutchisonNetworks(「CKHN」)成立為旗下全資附屬公司,設有分開管理之團隊,管理六個歐洲國家中29,100個發射站,目標為優化成本、達致更佳營運效益,並透過提高目前1.2倍之出租率以壯大收益基礎。集團繼續積極研究選項,盡量擴大此重要業務為集團帶來之價值。
和記電訊香港
於香港及澳門經營之香港上市電訊附屬公司和電香港公佈IFRS16後之股東應佔溢利為港幣1億4,600萬元,每股盈利為港幣3.03仙。截至2020年6月30日,和電香港於香港及澳門之活躍流動電訊客戶總人數約為330萬名。
和記電訊亞洲
截至2020年6月30日,和記電訊亞洲(「和電亞洲」)之活躍顧客總數目約為4,880萬名,較去年同期增加7%,主要由印尼業務增長所帶動。
和電亞洲呈報收益及EBITDA(10)分別為港幣45億2,100萬元及港幣8億7,200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以呈報貨幣計算分別增加5%及20%,或以當地貨幣計算分別增加8%及25%。和電亞洲之最大業務印尼業務較去年同期錄得收益及毛利增長。然而,EBITDA較2019年上半年減少,主要由於擴大網絡令營運成本增加。和電亞洲之EBIT(10)為港幣1億9,400萬元,稍低於去年同期之EBIT港幣2億1,600萬元,由於所有業務全力推出網絡以致折舊與攤銷增加而足以抵銷EBITDA增長。
業務展望 - 截至2020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於2020年上半年,全球經歷種種出人意表之衝擊。然而,最近於6月及7月出現溫和回穩跡象,歐洲及內地多個市場亦逐步放寬限制措施。倘此等趨勢延續,集團於下半年之經營環境或有所改善。
疫情日後之演變,其擴散程度、發病率、長遠健康影響、地理及人口分佈與持久性,目前仍是未知之數。此外,地緣政治及貿易壓力自2019年以來大增,已令全球中央銀行及政府之資產負債水平緊絀。因此,任何經濟行業甚或全球整體經濟之復甦方向,現時均難以預測。儘管內地第二季回復經濟增長、歐洲經濟活動逐漸重啟,及當前較穩定之原油價格令人稍感鼓舞,惟環球經濟仍然嚴峻。現在對2020年之展望作出任何揣測,實屬言之尚早。集團之能源業務在當前油價低企環境及難以預測之原油市場前景中,營運將無可避免受壓,而港口及零售部門之核心業務,欲達致與去年下半年相若之盈利能力,將繼續面對相當挑戰。集團之基建及電訊部門屬於必需品及關鍵基建服務,故相對受到較少影響。
在此等特殊情況下,集團在營運上將繼續專注於回復收益增長,維持嚴格但靈活之成本、資本開支與投資控制,以及加快推行數碼方案及應用功能。集團在財務上將透過審慎管理所有業務之債務水平及流動資金,保持穩固兼具韌力之財務根基。
資料來源: 長江和記實業 (00001) 中期業績公告
核數師
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