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直接訂購 教學視頻

EJFQ信析丨北水湧入撐交投 港交所尋頂未休

美國聯儲局寬鬆周期下重啟減息,華爾街三大指數周四(18日)齊齊破頂,近月暫未刷出紀錄新高的恒指,周五反覆平收,金融服務在EJFQ系統分類25個板塊屬包尾大幡,主要受累山高控股(00412)被揭股權集中而急滑,板塊內最重磅的港交所(00388)則逆勢造好,埋單報445元,按去年中央「組合拳」前谷底或者今年4月低位計算,明顯跑贏恒指。

2025年港股買賣壯旺,主板成交金額於周四再超越4000億元,周五即使略縮到3768億元,卻仍能令9月份(截至19日)日均成交增至3218億元,是紀錄中最高,和熊市時期不足千億比較,更呈市況熱絡;此外,2025年迄今日均成交近2544億元,以去年約1318億元計,如無意外,日均成交按年能翻倍,已不算樂觀的預測。

本港今年上半年重奪全球IPO集資規模首位,若果房利美(Fannie Mae)與房貸美(Freddie Mac)未能趕及年底前在華爾街招股上市,港股「IPO之冠」地位有機會領放至年終;從一眾半新股炒「貨源歸邊」急升暴跌來看,雖被批為「A股化」現象,卻可刺激整體交投。

新股對成交的影響自然遜於南向資金。2025年北水湧入,累計淨流入金額繼9月初突破萬億關口後,周四進一步增至1.1萬億元,數額屬去年同期一倍多,全年淨流入創新高相信為大概念事件,這應是導致港股「A股化」的原因之一,令個股更形波動。然而,波幅擴大對不同投資者利弊有別,但港交所肯定受惠。

附【圖】所示,港交所股價在2021年初攀至峰值587元,其後隨港股陷入熊市,最多下瀉約65%,幾次考驗200元支持確認見底,去年第四季展開反撲,今年5月創出52周新高後繼續上揚,8月觸及466元才止步,一年間曾飆113%,幅度縱可觀,惟因主板日均成交金額企穩3000億元,已超過去年10月,更顯著較2021年暢旺,預期港交所能延續「返家鄉」之旅。

大市成交一直為衡量港交所價值的主要工具,高盛報告就提及,以該行模型推算,港交所理論上可見590元,意味破頂應不致是天方夜譚;當然,理論歸理論,高盛儘管看好北水續成港股引擎,也只把港交所目標價由524元調高到544元,但距現水平尚有百元或兩成潛在上漲空間,無疑仍屬進取。

不過,獲北水持續加碼帶動的龐大成交「撐腰」,港交所業務增長前景不宜低估,EJFQ系統顯示分析員平均目標價為506.7元,相信短線有望挑戰500元關。

信報投資研究部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