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報告丨美銀:標指高估值或是新常態 非泡沫
美國銀行發表報告稱,標普500指數的估值「偏貴」,也許並非沒有依據,並認為是「新常態」而非泡沫。
報告表示,按其跟蹤的20項內部指標中的19項來看,標普500指數的估值處於統計上的「偏貴」水平,其中4項更創下新高。不過,指數成份股的一些內在特徵,如更低的財務槓桿、更小的盈利波動、更高的效率以及較過往幾十年更穩定的利潤率,這些都有助於支撐高企的估值。
報告稱,在當前估值買入股票的確讓人感覺不舒服,但如果銷售、盈利和GDP出現同步繁榮,就會化解這種看似難以為繼的局面,從而為昂貴的估值提供支撐。在主要經濟體普遍維持寬鬆財政的背景下,再疊加聯儲局在企業盈利擴大且加快的環境中減息,要為上述繁榮找到理由並不難。相比滯脹或衰退,這結果在2026年的發生概率更高。
美銀指出,與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紀初相比,該指數已經發生顯著變化;也許應將當下的估值視為新常態,而不是期待它回歸過去的水平。
然而,華爾街的另一派觀點是,將當下的高估值類比為「互聯網泡沫」,並警告泡沫重演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