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死亡鯨魚身上有表面傷痕 消化系統內有大型帆布袋
漁護署在社交平台帖文表示,今日下午已將於大澳水域擱淺後死亡的鯨魚屍體,送往漁護署海岸公園石壁管理站進行解剖。初步評估該鯨魚應該屬喙鯨科(Ziphiidae),品種待確認,體長約6至7米,性別為雄性。
由於解剖分析仍然進行中,鯨魚的品種詳細資料將稍後公布。解剖期間,海洋公園及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獸醫團隊未有發現鯨魚身上有被螺旋槳傷害或曾受船隻猛烈撞擊的痕跡。不過,獸醫在鯨魚身上發現有一些表面傷痕,可能因鯨魚曾擱淺於淺水區域而造成。獸醫亦發現在鯨魚的消化系統內有一個大型帆布袋(尺寸:88x52cm),但鯨魚最終死因需要進一步分析。
在昨日接獲警方報告該鯨魚擱淺後,漁護署已立即啟動了「香港水域內發現非本地棲息鯨豚動物的應變計劃」,迅速地聯同相關部門及海洋公園和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人員進行巡查及採取合適的拯救措施。由於該條鯨魚的身體狀況非常虛弱,最終在診斷期間不幸死亡。
漁護署再次呼籲市民不要騷擾擱淺的鯨魚及乘船出海觀看鯨魚。如發現鯨魚出沒時或鯨魚擱淺,請立即通知漁護署及必須與鯨魚保持距離,切勿接近騷擾鯨魚,及留意個人安全,以免發生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