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直接訂購 教學視頻

中大研發磁控螺旋微導管助治療中遠端腦血管栓塞

由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與工程學院組成的跨學科研究團隊成功研發磁控軟性螺旋微導管(MSRM),為首創頭部會主動旋轉的磁控亞毫米微導管,同時結合導航和治療功能,應用於針對性腦血管介入治療。新技術有望突破傳統中風介入治療工具的限制,為腦血管阻塞患者提供更快捷、更安全、更精準的方案來治療此危及性命的疾病。研究結果已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

中大表示,現時的中風介入治療需經由肢體動脈進入血管,再透過導絲與導管引導至複雜的腦血管結構。醫生需從外部旋轉導絲來控制方向,但因血管彎曲狹窄,旋轉力難以傳遞,令操作緩慢且難以精準控制,影響治療效果。此外,現有工具功能設計單一,需頻繁更換工具,增加手術過程中失去遠端血管通路的風險。

為應對上述挑戰,由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以及中大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組成的跨學科研究團隊聯手研發出MSRM--一種只有亞毫米大小、具柔性導尖的微導管,專門用以導航複雜的血管結構,並可一次完成多項治療功能。

中大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張立解釋,MSRM配備柔軟的可旋轉導頭,可透過外部磁場無線操控,實現精準導航。當導管到達血管阻塞位置後,MSRM能直接注射溶栓藥物、機械性破碎血栓,並安全回收血栓碎片,全程毋須更換工具,大幅降低風險並提升治療效率。

中大醫學院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研究助理教授陳啟楓表示,MSRM已於兔子體內實驗和體外人胎盤血管中成功測試,顯示其臨床應用潛力。團隊展望這項新技術有望為現時難以受益於傳統治療的中遠端血管栓塞患者帶來新希望,減少併發症風險。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