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近一成中小學生曾被詐騙呃錢 平均損失逾千元
香港會計師公會發布的「2025年中小學生理財現況調查報告」顯示,雖然受訪學生普遍對自身防騙能力評價甚高,但有近一成受訪學生表示曾因詐騙而蒙受損失,平均損失金錢約1100元,最高損失金額1萬元,主要涉及「承諾零風險、高回報的投資或貨物轉售」、「遊戲點數交易」、「網購」及「賬戶被盜用」等。
調查在今年5月至6月期間進行,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超過2000名小四至中三學生,評估本港中小學生的理財能力為「B-」級,反映學生普遍掌握基礎理財知識,擁有正確消費態度。其中,有逾87%學生有儲蓄習慣,與兩年前相若;小學生平均每周獲得零用錢93.8元,中學生則為320.9元,兩者均較兩年前調查有明顯升幅,並跑贏通脹。
不過,調查顯示,有近44%學生曾向他人借錢,有67%學生曾借錢予他人,主要對象為朋友或同學;約三成學生曾以借貸應付娛樂相關開支,反映部分學生在預算管理與消費自律上仍有改善空間。
公會認為,調查反映學生容易受「着數」及「快錢」等金錢誘惑吸引,有迫切性加強學生防範金融詐騙的意識,並建議學生應妥善規劃開支,避免因非必要消費或額外支出而借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