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直接訂購 教學視頻

林毅夫:中美經濟存脫鈎風險 惟完全脫鈎可能性不大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近日在經濟專題「臨甲7號」沙龍活上表示,中美經濟確實存在脫鈎的風險,但完全脫鈎的可能性不大。

林毅夫稱,高額的關稅最終會導致美國的企業和美國人民受到巨大的傷害。美國的企業需要中國的市場和供應鏈。比如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產品,要在原來關稅的基礎上再增加145%的關稅,現在很多美國企業都跑去美國國務院表示反對。

他續稱,美國民眾也需要中國價廉物美的產品,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這些產品加徵關稅,也讓美國老百姓的生活開銷增加,所以民眾也會想方設法省錢。他舉例,最近注意到有一些中國電商平台,比如Shein、Temu,以及最近興起的「敦煌網」等平台,吸引了很多美國消費者,因為這些平台可以以小包裹的形式享受稅收豁免。

林毅夫強調,貿易是互利共贏的事業,對所有參與國都有益。特朗普政府對全球徵收「對等關稅」的邏輯,實際上就是美國長期以來「自己生病、讓別人吃藥」這套一以貫之的邏輯。

他希望,美國能夠從歷史中學到經驗教訓,1929年紐約股市崩盤後,美國就出台了高關稅試圖保護自己的就業等,結果造成了整個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希望美國汲取教訓,希望這種情形不要再發生。

此外,林毅夫警告,對美國產業發展來說,保護主義政策最終只能適得其反,美國產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將受到雙重打擊,一方面,特朗普政府的高關稅政策是要保護美國一些沒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這些產業即使真的復甦,它的生產成本、它的競爭力也是不高的,需要長期保護、補貼才能存活。

他指出,高科技產業依賴於大規模投資,而盈利能力則取決於市場規模,在出口市場萎縮的情況下,一些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很可能從高盈利變為低盈利甚至不盈利,其研發能力必然受到影響。因此對美國來說,這些所謂的「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政策,很可能導致的結果剛好相反。

林毅夫表示,面對美國的保護主義和單邊霸凌,最有效的方式仍是各國重新致力於世貿組織的多邊框架,加強區域合作,擴大市場開放,並擴大相互貿易以降低風險。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