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FQ信析】銀行績後回調 股息吸引分段撈
美國股市上周五踏入8月即告下滑,本月同樣開局失利的港股卻見好轉,恒指昨低開75點後迅速反彈,一度進賬240點,埋單報24733點,上漲225點;以4月至今累飆超過三成計算,昨低位僅較高峰下跌半成左右,連回調黃金比率23.6%亦未觸及,仍要防範業績期重磅股爆出意外負面消息。
港股近數月升浪後早前回落就是「獅王放榜」所引發。滙控(00005)上周公布的中期業績未如及市場預期,股價隨即「紅底不保」,為拖低大市推手;旗下恒生銀行(00011)成績表更差,投資者憂慮商業地產市道不濟將導致其資產質素惡化,3條短期平均線應聲失守。
然而,業績欠理想可視作漲幅太大借勢調整的藉口。滙控近月強勢畢呈,由4月初低位70元水平,反覆攀升至7月底突破100元關口,是2008年金融海嘯後首次,最多上揚約46%,恒生也曾飆四成,創出逾3年新高,意味獲利盤累積不少,淡友只要找到機會便先沽為敬。
事實上,銀行板塊表現強勁並非港股獨有,附【圖】所見,2025年迄今歐洲和華爾街的銀行股指數升幅都較其基準指數稍佳,屬環球股市刷出紀錄新高助力之一;本港上市的銀行亦不輸蝕,恒生金融分類指數跑贏大市,為恒指持續上揚提供貢獻,漲幅更勝歐美同業。
值得留意,儘管目前本港掛牌銀行股普遍高於今年1月或4月,估值卻依然不算昂貴,以「大笨象」滙控為例,現價股息率仍達5.3厘;一眾大型內銀也有5厘至6厘,回報比起正在下降的定期存款利率多,屬高息股首選。特別是8月底前內銀將發報中期成績表,預計能為板塊再上一層樓的添動力。
為響應中央要求上市公司做好「市值管理」,各大內銀都在2024年一改過往每年派息一次慣例,宣布發放中期股息,即使末期息會因此調節而略減,實際上只是「提早」回饋股東,不能算重大利好,卻足以證明內銀屬最具條件慷慨派送的「中特估」一員。
內房債務問題不致構成系統性威脅,雖然宏觀經濟復甦尚欠穩健,限制了內銀淨息差的上升空間,但其盈利穩定,預料可保持甚或提高派息比率,適合作長線持有。
經歷4月以來大反撲後,銀行板塊於7月下旬乏力再衝,步入回調階段,個別相對弱勢的內銀甚至跌穿50天線,短期難確認整固結束,惟按估值尤其是股息率計算,續大幅下調機會較細,現時已可考慮分段入市。
信報投資研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