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丨港元拆息及存息何時回升?專家盤點資金出路
港元疲弱、同業拆息低企,港元定期存息未見回升,「食息族」過去賺港元定期4、5厘「高回報」不復見。分析預期港元拆息及存息短期難以大幅回升,專家建議投資者應另覓資金出路,分析及盤點投資選項。
專題丨銀行體系結餘回落至537億
踏入6月以來,港元兌一美元多次觸及7.85弱方兌換保證水平,金管局(截至8月15日)累計12次入市承接港元沽盤,涉資近1200億元,本港銀行體系結餘(8月15日)回落至約537.16億元。港元1個月拆息近月在1厘水平位徘徊,上周五回升至1.45厘,3個月拆息期間則於1.6至1.7厘上落,上周五見逾1.86厘。然而,3個月及6個月港元定期存款年息由年初普遍逾3厘,至今不足2厘,較以往4、5厘回報明顯吸引力大減。
專題丨廖嘉豪料1個月拆息年底或見2厘
花旗投資策略及資產配置主管廖嘉豪認為,港元弱勢下,預計金管局會持續入市,但弱勢不會維持太久,滙價仍在正常區間波動,不認為有嚴重資金外流或走資問題。港元走弱反而有助零售銷售,年初至6月港元兌人民幣累跌約2%,兌日圓跌約5%,刺激零售銷售尤其奢侈品。而拆息低企,對整體融資市場、投資氣氛,甚或供樓均有幫助,「(低息環境)投資者會諗其他出路」。而金管局入市後,銀行體系結餘開始減少,意味同業拆息有機會回升。廖嘉豪預期,1個月拆息近期雖然回升,但仍於約1厘關,短期內不會大幅抽高至之前高水平,年底時有機會見約2厘左右,而3個月拆息或重回約2.55厘,「第三季季尾平均2厘,第四季平均則有3厘」,預期定存息短期亦未必有太大機會重回以住的高位。
專題丨簡立恆:港滙弱與套息交易活躍有關
富達國際投資策略董事簡立恆表示,近期港元弱勢大部分與套息交易活躍有關,「4、5月時港股表現及氣氛不錯,成交又多、IPO又多,港滙觸及7.75強方兌換保證,金管局需入市注入港元,推高銀行體系結餘,拆息開始下跌」,他稱,形成一個特別畫面,即港元拆息低過美元息率,對機構專業投資者來說提供一個套息交易的好時機。「即是可以較利低息借入並沽出港元,轉而買入美元以賺取更高利息,係典型套息交易」。早前香港拆息跌至約0.5厘,但美息仍有近4厘,即息差有逾3厘,「(專業投資者)進行嘅套息交易其實幾有利可圖,可想像港元沽壓好大,港滙亦好快由7.75去返7.85」。由於港美息差仍然存在,相信套息交易未完,「港滙弱、金管局入市、拆息回升,這個過程不是純資金流動單一因素,亦涉及套息交易」。
專題丨港元定存利息難重回4、5厘水平
簡立恆指出,銀行體系結餘與同業拆息之間未必有絕對水平關係,銀行結餘與拆息其實是一個方向性參考指標,如結餘下跌,意味拆息會有趨勢上的上升,相反亦然,其他因素包括銀行之間資金供求、境外投資機會,如股票投資或商業活動等,近期拆息慢慢回升,金管局入市亦是其中一個因素。港元定期存息同時亦取決很多因素影響,銀行體系結餘只是其一,結餘愈高代表銀行「水浸」。即使現時結餘由5月時逾千多億元,回落至近日約500億元,較曾見約200億元為高。舉例指,如2023年至2024年結餘約500億元,拆息約4、5厘,而2018年至2019年結餘亦是500億元,利率則約2、3厘,「故純粹睇結餘或供求未必可準確預測利率走勢」。再者美國減息在即及本港銀行結餘仍高,港元定存息短期未必可重回4、5厘,「過去兩年4、5厘做定存已經好開心,唔使買股票」,現時投資者需要考慮定存以外的投資出路。
摩根士丹利報告稱,同業拆息於5月初開始急跌,1個月拆息由約3.95厘跌至約0.59厘見3年低,近日已從低位回升,曲線顯示1個月拆息將在10月25日回升至2厘,但平均利率仍面臨壓力,1個月拆息首季平均為3.88厘,第二季降至1.93厘,預期下半年平均為1.5厘,拆息將在第四季回升。
專題丨花旗予股票超配評級 看好美股
面對低息環境,食息族應如何部署?廖嘉豪建議視乎本身風險胃納而決定投資組合,該行予整體股票「超配」建議,即使美股近日持續破頂,但仍然看好未來走勢,主要受惠兩大因素,包括人工智能(AI)動力及企業盈利,「在第二季環境咁艱難下,又關稅解放日,市況又chok,憂慮關稅推高成本等,但業績都做得咁靚,反映企業可能搵到方法減省成本」。及可參考企業是否增加實際資本開支,尤其半導體及科技股等,「參考2000年科網股經驗,資本開支未見頂的話,良性循環仍存在都可支持美股」。此外,還有減息因素及減稅法案支持,減息有助股市,減稅則對企業有幫助,亦可推動美股。至於減息亦有利定息投資,建議可選擇中年期如3至5年美債,現時5年期美債息約3.8厘,再配合減息「可賺息賺價」。
專題丨內需續有政策扶持 看好互聯網股等
花旗現予美股、歐洲(不包括英國)、香港及內地股市予「超配」評級,「美股佔大部分,始終有盈利支持,很多行業盈利復甦,以及AI有好多發展空間」。行業方面,他看好資訊科技、IT、通訊服務及金融股,受惠政策環境及賺錢能力,金融股則受惠減息及併購活動恢復。港股方面則以消費為主、互聯網及科技股,「內需續有政策扶持,互聯網一直長期睇好,如手機遊戲、電商或廣告業務,一來估值不高及仍有賺錢能力,AI嘅話這類股份最直接受惠」。
廖嘉豪續稱,之前看好內銀股因受惠資金流入,「近期唞吓氣,因之前升得較多」,內銀雖然未必有很大盈利增長,但股息維持穩定,再配合減息及續受惠資金流入,有機會造好;濠賭股則未受外圍環境影響,早前在中美爭拗或關稅問題時,股價亦未受太大影響,加上業績理想及配合演唱會經濟;港股層面的高息股亦不少,如房託及內銀。
廖嘉豪投資組合建議:
投資類型 | 保守型 | 平穩型 | 進取型 | 非常進取及專業型 |
股票 | 0% | 58% | 69% | 86% |
固定投資 | 95% | 39% | 16% | 0% |
現金 | 5% | 3% | 2% | 0% |
另類投資 | 0% | 0% | 13% | 14% |
專題丨美元弱勢料持續 建議分散至其他非美元資產
簡立恆表示,港元疲弱,相應美元亦呈弱勢,加上市場預期聯儲局減息空間,相信美元勢頭仍偏弱,建議投資者可分散非美元資產投資,例如歐洲或亞太區股票、新興市場如巴西及墨西哥市場上半年跑贏,回報主要受惠滙率因素支持,相關地區貨幣均錄雙位數增長。再者美國經濟前景仍存有隱憂,美元弱勢大勢下,建議投資者分散至其他非美元資產。
富達亦予整體股票「超配」,當中較看好港股,簡立恆稱,「美股不是睇得太差,因業績不俗」,港股及美股兩者之間,港股上升空間較好,因估值較美股便宜,而8月踏入業績期,預期企業業績有上調機會,均可支持港股。除香港科技股外,亦關注亞太區整體科技股,如台灣、韓國;金融股則受惠不俗股息回報率、消費股將受惠內地政策支持,「大家早前以為因貿易戰而推出的措施,貿易方面又唔係好影響經濟,依家(中美)大家都有偈傾,內地仍推出政策支持,幾個主題包括反內捲提振消費水平及物價,如有政策相關進一步跟進,消費類股份其實仍有不少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