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直接訂購 教學視頻

環聯:信用卡與循環貸款活動顯著下跌

信貸資料服務機構環聯發布2025年第二季《信貸行業分析報告》,顯示本港的新增私人貸款及按揭貸款於該季錄得增長,然而信用卡與循環貸款的活動則顯著下跌。這些消費導向的信貸產品出現下降趨勢,或與持續上升的失業率有關,尤其是年輕一代。同時,年長世代則可能較傾向於優先使用大額按揭貸款。

2025年第一季的信用卡新卡發卡量按年下跌17.9%,查詢宗數則下跌2.5%,反映整體信用卡市場需求疲弱,更重要的是金融機構對新卡審批亦更趨審慎。由於發卡量減少,2025年第二季末期間的現有信用卡賬戶數量亦比去年同期下跌1.5%。

從借款人的風險角度出發,次級風險級別消費者的新卡總發卡量按年增長9.9%,儘管相關基數較低,且主要由財務公司發放,但同期所有其他風險級別消費者的新卡發卡量均錄得雙位數跌幅。類似趨勢亦反映在現時的信用卡市場中,由次級風險消費者所持有的信用卡按年增長8.7%,在香港這個一般傾向於避險的市場中實為罕見。

環聯亞太區研究與諮詢首席顧問孫威瀚表示,次級風險級別的持卡人數目上升,或反映金融機構認為市場中的優質潛在客戶正在減少,同時亦意味符合傳統機構風險胃納的消費者比例可能出現下降,相關情況也許值得關注。

報告指出,儘管循環貸款於2024年錄得顯著增長,但2025年第一季的新增貸款宗數卻按年下跌17.8%,可見市場需求有所減弱。這一變化可能與金融機構因循環貸款產品的逾期還款率上升,而減少推廣活動有關。相反,一般於循環貸款市場上參與度較低的傳統銀行,其新增貸款宗數按年增長達34.5%,即使相關基數較低。它們重點專注於風險較低且貸款額較高的消費者:數字銀行所提供的循環貸款額度普遍介乎5000至8000元之間,而傳統銀行則一般達約20萬元。

信用卡及循環貸款等消費導向的信貸產品在新增宗數上出現下降趨勢,部分原因或與香港消費者正面回應利好樓市政策有關,例如削減印花稅、降低交易成本以及推出不同的定息按揭計劃等。這些誘因使消費者重新分配其可支配收入至按揭貸款或家居裝修等。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