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直接訂購 教學視頻

中國經濟丨第三季GDP超預期惟風險增 盤點大行睇法

【中國經濟/GDP/政策利率/貨幣政策】中國第三季經濟增長勝預期,首三季度增長5.2%,完成全年5%左右目標難度不大。不過,部分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提振效應消退,消費增速放緩,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轉負亦令市場擔憂,第四季經濟有進一步減速的風險,一文看清大行的最新看法。

國家統計局公布,中國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4.8%,為一年最低水平,但仍略高於市場預期增長4.7%。9月工業增加值增長6.5%,高於市場預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降至近一年低位,但仍符預期;首三季,全國固定資產投資跌0.5%,為逾5年來首次轉負,並遜於預期。

中國經濟丨高盛:未來幾季仍須實施針對性寬鬆政策

高盛發表報告表示,中國9月活動數據表現參差不齊反映經濟持續分化。9月工業生產按年增速大升至6.5%,主要受出口表現強於預期及汽車產量增長加快推動。固定資產投資按年增速處於負6.7%的低迷水平,主因持續的「反內捲」政策及內房市場長期疲軟。零售銷售按年增速放緩至3%,反映高基數效應以及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效果逐漸減弱。

中美近期緊張關係升級,但高盛仍認為,中國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大致按軌道上持續推進,但估計未來幾個季度仍需進一步實施針對性寬鬆政策,以確保明年經濟與就業的穩定增長。

中國經濟丨野村:中央須應對消費放緩和固投大幅萎縮問題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分析師陸挺在報告指出,第三季GDP增長4.8%,略高於市場普遍預期的4.7%和該行的4.5%,主要得益於金融服務業和出口的快速增長,但疲軟態勢也顯而易見,房地產整體仍在下滑。由於基數較高,且「以舊換新」政策的影響逐漸減弱,預期第四季零售額增長將放緩至3%以下。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今天開始一連4日(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陸挺預計,四中全會將主要討論下一個5年規劃,相信中國政府將需要應對消費進一步放緩和固定資產投資大幅萎縮的問題,因為股票交易和出口對經濟增長有更大貢獻是不可持續的。

陸挺稱:「四中全會後,內地將重新關注短期增長阻力。北京的最佳策略是抵制短期內過度推行貨幣政策、避免火上加油,加劇股市泡沫,並保持警惕,避免採取緊縮性政策,清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同時解決一些根深蒂固的問題,例如社會保障體系不均衡等。當股市熱情稍微降溫時,中央可能會增加刺激措施,以遏止經濟增長放緩。」野村推測,接近年底時,人民銀行很有可能降息10個基點。

中國經濟丨摩根資管料年底前下調RRR和政策利率

摩根資產管理環球市場策略師朱超平在報告中指出,儘管中國對美國的貿易大幅下滑,但出口依然強勁,尤其是對東協和歐洲的出口。自5月以來,中央一直抑制大規模刺激措施,經濟主要依靠此前消費和投資的韌性,以及貿易緊張局勢的緩解。不過,就業和消費壓力的上升,以及中美關係再度出現的不確定性,可能促使中國推出新的穩定措施。預計年底前將下調存款準備金率(RRR)和政策利率,並進一步發行國債,以支持信貸增長。

朱超平預計,四中全會將在未來5年重點關注兩大領域─技術自給自足和供應鏈安全,以及收入分配和社會福利改革,以促進長期消費。他說:「『十四五』規劃見證了科技和製造業的重大進步,但也帶來債務和通縮風險的上升。中國的製造業實力有助於抵消供應鏈中斷的影響,並在與美國的談判中提供籌碼。這種路徑可能會持續下去,中國將制定有針對性的產業政策,重點在於科技和先進製造業。」隨着美國競爭加劇,自給自足仍是核心目標。刺激國內消費、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和改善社會福利也將是實現更均衡增長的關鍵。

摩根資產指出,半導體、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和新能源等高增長產業表現優異,但隨着宏觀數據波動和刺激措施放緩,以及即將公布的第三季重要業績,高估值可能導致市場出現調整。朱超平稱:「如果資產泡沫擔憂消退,市場回調或將允許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

中國經濟丨ING:短期推更多刺激措施緊迫性降低

荷蘭國際集團(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宋林指出,中國第三季經濟數據好於預期,部分或因得益於國外需求的回暖,工業生產強勁反彈。這意味只要第四季不出現明顯下滑,中國全年5%左右的增長目標仍有望實現。他稱:「這可能會降低短期內出台更多刺激措施的緊迫性,但這可能是一個誤判,因為基礎數據仍顯示出需要更多政策支持的強烈訊號。」

宋林稱,信心疲弱仍是拖累國內經濟活動的主要因素。9月消費放緩,意味「以舊換新」政策的提振效應已逐漸消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快速下滑,顯示在貿易摩擦等外部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企業普遍選擇觀望,導致投資情緒低迷。投資者將密切關注四中全會公報,留意是否有具體措施提振消費,以及科技發展和重點領域的政策方向。

中美領導人會晤預計下周在南韓舉行,宋林說:「儘管近期中美摩擦有所升級,但雙方的表態和訊號顯示,均傾向於維持當前的脆弱停火狀態,但誤判的風險仍在。」儘管進一步加徵關稅的邊際影響正在減弱,但非關稅措施升級的可能性仍是重要的不確定因素。無論會談結果如何,今年中國出口的韌性表明,貿易不僅僅受制於美國關稅,外部需求仍將繼續支撐全年經濟。

中國經濟丨凱投宏觀:依賴出口抵消內需疲軟並不可持續

凱投宏觀指出,9月的數據亮點是工業產出在出口帶動下出現回升,顯示美國加徵關稅帶來的初步衝擊已逐步消退,對中國商品的外部需求似乎正在回暖。相比之下,國內需求的相關指標則有所走弱,固定投資累計增速轉負,銷售增速連續第4個月下滑,反映出年內推動的部分商品「以舊換新」政策效應正在減弱。房價的下跌也抑制居民的消費意願。整體看,中國經濟增長仍在持續,但愈來愈依賴出口以抵消國內需求的疲軟,這種發展模式不可持續,若政府不採取更積極的措施提振消費,未來中期增長面臨進一步放緩的風險。

經濟學人智庫(EIU)中國高級經濟學家徐天辰表示,中國第三季GDP增長將呈現結構性變化,固定資產投資佔比較高、消費佔比偏低。畢竟,負增長的首三季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並非決策者願意看到的局面。自9月以來出台的政策支持措施看,包括新一輪政策性金融工具和提前下達的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均旨在支持公共投資項目。

保銀資本管理公司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認為,中國第三季GDP增長進一步放緩,首三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轉為負值,這種情況實屬罕見且令人擔憂。他說:「財政部上周五宣布5000億元人民幣刺激計劃,這應有助於緩解第四季的投資下行壓力,但儘管如此,第四季GDP增長仍面臨下行風險。」

國統局新聞發言人表示,第三季GDP增速回落主要是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國內結構調整壓力較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儘管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經濟穩中有進發展態勢沒有變,首三季經濟平穩增長為實現全年主要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金融機構 主要觀點
高盛 未來幾個季度仍須進一步實施針對性寬鬆政策
野村 股市稍微降溫時,中央或增刺激措施,以遏經濟放緩
摩根資管 年底前料下調存款準備金率(RRR)和政策利率
ING 短期內出台更多刺激措施的緊迫性降低
凱投宏觀 若無更積極措施提振消費 中期增長面臨進一步放緩風險
經濟學人智庫 新一輪政策性金融工具旨在支持公共投資項目
保銀資本 第四季GDP增長面臨下行風險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