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拆局】11月股市: 緊貼國策 穩步前進
上月底在南韓舉行的中美元首會議,雙方宣布此次關稅戰及貿易戰的項目結果。中方措詞嚴謹,就事關中美關係的戰略性、長遠性問題,以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深入溝通,「作出新指引,注入新動力」。美方一如以往,大吹大擂,試圖對外造成美方大獲全勝;特朗普喜歡自說自話、自我標榜取得「偉大成果」。事實上,自特朗普第一任當總統時對中國展開之貿易戰,美國長期以來早就對中方施以種種高科技禁運與制裁。中國確實經過了長時間的準備,作出了種種推演,分析了各項利弊得失。前段時間更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一口氣祭出稀土出口管制、鋰電池出口管制和對美徵收靠港貨物稅三大措施,使特氏政府措手不及,急不及待要求「元首會談」。
特朗普第二次上任不到一年,世界已經大變。他的政策只有一個原則,就是以自己的利益行先。在他的利益以外,國家利益、社會道德、政治原則皆可棄。他不守承諾、無道義倫理,用各種謊言欺騙政治對手及社會大眾。妄自尊大的行動,使美國內部對他的胡作非為產生敵意與仇恨,對外的「關稅大棒」更是四處為美國樹敵,很多非盟國/非附庸國都開始減少用美元結算。
很明顯,中國已加快出手,與眾貿易夥伴轉用人民幣計價。近日更與澳洲當地主要的礦產公司必和必拓(BHP Group Limited)達成協議,從今年第四季起,雙方的交易結算由美元換作人民幣,中方更取得鐵礦石的定價權。另一邊廂,友好國家也為中國助拳,據說俄羅斯企業向印度提出要求,往後輸印度的石油須改用人民幣結算。幾年貿易戰打下來,中國在對美出口下降的同時,對其他國家及地區的出口卻穩步上升,成功填補缺口。今年8月中國外貿出口同比增長4.4%,9月更增長8.3%,其中對歐盟、東南亞和非洲的出口,分別增長了14%、15.6%和56.4%。如今對美國出口只佔中國出口總量的不到10%,在全球市場開拓了新的增長點,降低了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從而獲得更大的戰略自主性。
況且,中國還有「內循環」一招,剛出爐的「十五五」(第15個5年)規劃框架誓言,要以2035年經濟實力及國際影響力大躍升等為目標。將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並建設強大境內市場,更會大力提振消費,推進全民共同富裕,及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增長動力,而消費者就是這個動力泉源。今年首3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佔內地國內生產總值(GDP)約36%,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貢獻率達53.5%,比去年全年提升9 %,消費繼續發揮經濟增長主引擎作用。
近年,中國、俄羅斯、印度等國在實施去美元化政策的同時,不斷增持黃金,推動金價攀升,10月中曾突破4300美元。世界黃金協會調查顯示,超過90%受訪央行預計未來全球官方黃金儲備將持續增長,標誌着國際社會對美元地位的深層次不信任。美國債台高築及頻繁使用金融制裁作為外交工具的情況下,進一步打擊美元信用。黃金作為非主權信用資產,不受任何單一國際政策影響,能夠有效對沖美元貶值風險,促使各國逐步降低美元資產比例,構建更多元化的外匯儲備結構。「數字黃金」更是未來的趨勢,而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更可在這方面發揮有益及有建設性的作用。
綜合上述因素及政經趨勢,11月仍面對頗多不明朗因素。中美貿易停火可能引發市場短暫反彈,但難以實現結構重整,反而更像是「戰術暫停」,缺乏了任何實質的「戰略突破」。事實上,今次峰會宣布「情況」之後不到一天,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表示儘管當天會晤後兩國貿易爭端進入「休戰期」,但美國早前針對中國落實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情況的301調查,仍會繼續進行。換言之,未來一年的所謂「休戰期」並不可靠,隨時重啟戰端。
此外,地緣政治局勢、資金流動方向、最新金融數據及各國財經政策等等都會對金融市場產生影響,必須跟隨時事,冷靜求勝,亦要緊貼國策,穩步前進。板塊方面,「十五五」提及大力提振消費,零售行業、電動汽車與相關產業肯定受惠;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利潔淨能源、人工智能及半導體等。「堅船利炮」才能保家衛國,震懾敵人,因此高端航天科技及尖端軍事工業會跑贏大市。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企業管治)策略減少對環境及社會的損害,相關產業可多加留意。如有合理回調,不妨吸納上述板塊的質優股,回報應頗爲可觀的。作爲短線投資/投機,則充滿獲利機會,但一定要靈活變通,嚴守止蝕。
黎永良
【作者簡介】黎永良
40多年全球金融市場工作經驗,銀行專業會士,香港證券投資學會和香港董事學會的資深會士,香港大學理學院80周年18位傑出校友之一,九龍華仁書院80周年傑出校友之一。擅長從真實交易的實際經驗中分析全球股票市場的方式已經啟發了公眾散戶投資者關於交易策略,投資策略,確定真實訂單,識別假訂單/消息,避開陷阱,預測市場崩潰等的意識。2023年5月被委任爲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員。現時為時富金融財富管理顧問。




,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