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僅31%中國CEO對未來一年全球經濟增長有信心
畢馬威發布的《2025年中國首席執行官展望》報告指出,全球經濟正在經歷一系列全新且複雜的挑戰。一方面,人工智能浪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經濟結構和產業形態。另一方面,關稅摩擦、地緣衝突使得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不穩定性急劇攀升並加速重構。調研顯示,受訪的中國CEO中,對未來一年全球經濟增長抱有信心的佔比僅為31%,略低於去年的32%;而信心不足的佔比為23%,高於去年的20%。
調研顯示,54%的中國CEO對未來一年中國經濟增長抱有信心,較去年提高9%,且顯著高於對全球經濟的信心。中長期來看,全球經濟進入中低速增長的新常態,對未來三年全球經濟增長抱有信心的中國CEO佔比為58%,較去年大幅下降13%。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發展趨勢並未改變,對未來三年中國經濟抱有信心的佔比為88%,較去年大幅提高17%,並創近年新高。
此外,73%的中國CEO預期今年企業收入將實現正增長,低於去年的81%;20%的CEO預期今年企業收入將出現負增長,高於去年的15%。分行業看,新舊動能領域出現明顯分化,生命科學、科技行業的企業收入增長預期最為樂觀。相比於新興行業,部分傳統行業,如工業製造、消費零售、房地產等,受制於供需不平衡和需求疲軟,收入增長預期承壓。
中國企業管理者對中長期營收增長的信心也有所走弱,預期未來三年企業收入年均增長2.5%以上的中國CEO佔比為55%,較去年下降6%,且低於61%的全球平均水平。宏觀層面樂觀預期與微觀層面審慎感知之間的「溫差」在中長期維度上延續。
「內捲式」競爭成為中國企業短期面臨的最大挑戰,而技術創新及地緣風險對企業中長期經營帶來隱憂。52%的中國CEO未來一年最關心的經營舉措是通過研發和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助力企業破除「內捲式」競爭。
為適應國內外新趨勢,企業進一步優化全球化布局、數智化轉型和ESG發展三大戰略。畢馬威中國經濟研究院院長蔡偉表示,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正在重塑就業市場和技能需求格局。一方面,它將取代大量重複性和流程化的傳統工作崗位;另一方面,它也將創造大量新的崗位需求。




,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