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FQ信析】美元弱亞幣無感 港股反彈力受限
美國聯儲局主席「放鷹」,令華爾街股市下滑,但未影響港股於復活節長假期前夕反覆向好,恒指埋單報21395點,揚338點;全星期4個交易日共漲2.3%,扭轉早前連挫5周的頹勢。
至於港股在長假後能否「復活」,仍須視乎美國總統特朗普「日日新鮮」的關稅政策,若沒有中美貿易談判的好消息,大市始終較難明顯突破。
從環球(特別是亞洲區)資金流向觀察,顯示港股中短線未許樂觀。美滙指數急挫,周初曾觸及99.01的3年低位,比起1月份高峰110.176,累瀉超過一成;儘管近日跌勢稍為收斂,但續受制100大關。
弱美元對新興市場(尤其是亞洲)貨幣來說本屬重大利好,然而,代表9種亞洲一籃子貨幣(日圓除外)走勢的彭博亞洲貨幣指數(Bloomberg Asia Dollar Index)連月紋風不動,不排除資金選擇逃離美元資產的同時,也刻意「避開」亞洲,這或多或少解釋了港股何以「彈極有限」。
附【圖】所見,亞幣指數踏入2025年以來在90位置橫行,於美滙指數顯著下挫之際,卻未像過往般開展漲勢。至於跟亞幣指數近5年亦步亦趨、兩者相關系數達0.843極高水平的恒指,年初受惠DeepSeek橫空出世及國家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大型升浪後,到中美關稅戰敲響的衝擊而調整,目前失去基本面刺激下,如果資金面也缺乏支持,便難有太大作為。換言之,在亞幣指數回勇前,港股短期內相信無力破關。
事實上,港股內部質素亦屬麻麻。首先,EJFQ系統弱勢股指數上周攀越40%警戒線後飆至61.3才回落,卻仍大幅拋離強勢股指數,證明市況正由弱勢股沽盤主導;其次,EJFQ綠紅比率自3月底掉頭向下,失守0%之餘迄今尚在尋底,意味趨勢負面的股份(紅燈股)多於趨勢正面(綠燈股)的數目。
另一方面,反映中短期市況而「雜音」較少的平滑中線市寬(股價10天線高於50天線比率),在恒指見頂的3月19日開始連跌20個交易日,由60.6%瀉至27.5%,即發出「小型死亡交叉」利淡訊號的個股數目急增。根據往績,假若上述3項指標不能扭轉逆勢,港股較大機會維持下行格局。
從技術分析角度看,恒指首要應是補回4月7日遺留的下跌裂口,這意味最少上漲1243點或5.81%,按目前大市動能,暫時達標機會微,相反,中美貿易戰陰晴不定,一旦資金始終不青睞亞洲,港股恐再次考驗一年累積最大型成交量密集區(20600點至19800點)的承托力。
信報投資研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