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FQ信析】散戶接基金火棒 美股調整未完
中美關稅戰有降溫跡象,美國總統特朗普又表示不會免除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的職務,華爾街股市繼續向好,標普500指數周三(23日)再漲1.67%,收報5375點,自4月8日今年以來最低收市4982點計算,累彈7.89%,卻較2月19日峰值6144點低12.5%,仍未擺脫技術「調整區」。
標指於4月3日由紀錄高位回落超過10%,迄今已步入調整區合共14個交易日。回顧2015年4月後10年內,標指共有10次下挫一成或以上(不計今趟,包括下滑逾兩成「見熊」的2020年及2022年),拉勻跌幅約16.68%,平均歷時40個交易日(大概兩個月),意味這次縱使最多插水18.9%超出均值,但調整期難言「達標」。
此外,近日標指大幅回勇,惟中線市寬(股價高於50天線比率)和長線市寬(股價高於200天線比率)分別報28.23%及31%,反映成份股約七成尚未能收復50天與200天線,整體市底依然疲弱,不排除續有下挫風險。
值得留意,美股目前處中線「入市不宜」時間。附【圖】所見,統計近25年全年不同交易日標指的未來3個月回報(中位數)普遍都屬正值,印證大多數日子入市後一季皆有利可圖,例外是4月底至5月初及7月份,即該兩段時期進場3個月內或需「損手」,這頗符合Sell in May and go away的傳統智慧,簡言之,目前顯然並非入市良機,建議謀定而動。順帶一提,按四分一世紀數據推斷,7月14日買入標指在一季後要虧損2.5%,為全年最差,可視作美股入市「大凶日」。
事實上,根據美國銀行(BoA)4月份基金經理調查顯示,資產管理規模合共逾3800億美元的160多位機構投資者正極速拋售美股,其持倉淨敞口短短兩個月便由17%降至負36%,下跌53個百分點,為歷來最誇張。
與此同時,零售投資者連續19周淨買入美股,刷新最長加碼紀錄,某程度代表本輪標指反彈甚有「基金逃生、散戶接貨」的味道,相信也屬不利後市訊號。
更糟糕的是,美銀指出,華爾街今個業績期內幾乎每家企業的首席執行官都在下調2025年業績預測,他們對宏觀經濟正面與負面評論的比例,亦創2009年以來最低水平,即上市公司對經濟前景悲觀情緒,逼近金融海嘯時頂峰。
換句話說,企業盈利與經濟衰退風險的可能似乎尚未充分定價,一旦下周揭盅的通脹和就業數據較預期差,美股恐要面對特朗普施政不確定性以外另一重沽壓。
信報投資研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