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FQ信析】資金流入港滙強 惟未帶旺股市
內地五一黃金周結束,恒指昨於佛誕假期後復市高開,一度進賬242點,埋單報22662點,再上揚158點,踏入「五窮」即連續兩個交易日造好,累漲543點或2.46%,部分是港元強勢所帶動。
港元觸及聯繫滙率制度下強方兌換保證的兌每美元7.75關口,金管局上周六凌晨承接60.05億美元(465.39億港元)沽盤,屬4年來首次向市場注入港元;翌日又沽出約95.32億港元;周一(5日)再接盤,涉605.43億港元,為2005年推行強方兌換保證優化措施後單日最高金額,即3日合共斥1166.14億港元入市。
附【圖】所見,美元兌港元走勢與恒指亦步亦趨,過去2年關連系數達到0.66,港滙呈強對港股來說始終屬好消息,問題是港滙可高企多久,繼續為股市提供上漲動能。
據金管局透露,近期港滙偏強主要是股票投資相關的港元需求增加,以及多隻區內貨幣兌美元升值所致,但考慮到大市成交較年初顯著縮減,「北水」一個月來淨流入金額未算踴躍,透過美國ETF買港股情況也意味外資入市態度並不積極(10周移動累計數字續錄得淨流出),似難支持金管局的說法。
另一方面,美滙指數自上月21日挫至逾3年低位97.921後最近已見回穩,期間反映9種亞洲一籃子貨幣(不包括日圓)表現的彭博亞洲貨幣指數(Bloomberg Asia Dollar Index)仍處多年來較低位置,同樣不足以得出亞幣走強帶動港元升值的結論。
「強港滙」較靠譜的解釋或者是與中資股派息高峰提前出現有關。彭博綜合企業年報資料顯示,截至4月底,今年第二季本地掛牌中資股計劃分紅總金額達360億美元,屬有數據以來同期最高,分別比首季和去年同季大增105%及63%。
然而,中資股派息卻存在下調空間,原因之一是部分企業開始派發季度紅利,提早回饋股東,導致中期(第二季)股息恐怕要相應減少;何況今年關稅戰開打,中資有機會保留「彈藥」供營運所需,分派時預料勢趨審慎。按彭博數據,第三季分紅總額將驟降至230億美元左右,按年勁削近七成,屆時港元派息需求減輕,間接令升值不易持續,港股也可能歸於平靜。
事實上,近期港股上升動力難言強勁。參考信報EJFQ系統代表整體長線勢頭正面與負面差距的綠紅比率,尚在年內低位反覆,大市平滑長線市寬(50天線高於250天線比率)續尋底,利淡訊號「終極死亡交叉」依然籠罩,證港股「鑊氣」未夠,投資者未宜過分憧憬。
信報投資研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