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讀心丨政策窗口前資金在港股博奕
中美貿易戰的硝煙中,港股這個高度開放的市場根本無可幸免成為主戰場,當前市場資金在「避險」與「重新定位」之間搖擺,與其幻想港股可全面牛市,不如正視結構性撕裂的現實。
拉鋸戰
今日大市完美演繹了何謂「拉鋸戰」,恒指微跌22點近乎平收的背後,是看好與看淡雙方在關鍵點的激烈博弈,更值得警惕的是,今日大市成交額竟不足3000億,顯示市場觀望情緒濃厚,並缺乏了心理與資金的方向性共識,盤路上似乎處高估值的股份,及此前漲幅過猛的科技股與晶片股成為提款機,資金明顯從「昨日講故事」轉向「尋找低估值」轉向,紛紛湧入估值窪地的金融股,農業銀行(01288)、中信銀行(00998)逆市漲幅3%,情況或許絕非偶然,或是防禦性策略的資金集中安全體現。
北水158億押注政策
不過淡市中仍有亮麗的焦點出現,在二十屆四中全會(20日至23日)召開前,高達158億元的北水淨流入亦絕非簡單的訊號,與其猜測或許是「政治任務」的托市,不如尊重市場這是否「聰明錢」在關鍵政策開會前的提前布局,歷史證明,北水對政策脈動的嗅覺遠比港資或外資更靈敏,這158億是真金白銀的投票,雖非後市上漲的「鐵保證」,或可能指向了「政策底」的預期,留意未來數日,若淨流入勢頭得以延續,則幾乎可斷定,四中全會將釋放超預期的政策利好,但反之,若資金迅速撤離,則所謂的「利好」可能只是一廂情願。
梁健雄
筆者未持有上述股票
編按:作者梁健雄,香港財務策劃人員總工會司庫一職,從事金融業逾20年,曾任職多份報章包括英文虎報、南華早報、華爾街日報等後勤部工作。《炒股讀心》逢每周四跟讀者分享投資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