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丨影響複雜撼動環球 一文看清大行最新看法
美國落實向全球多國實施對等關稅,投資者頓成驚弓之鳥,觸發環球金融市場震盪。關稅戰影響複雜,多家大行先後發表報告分析有關影響,大行普遍認為,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影響恐難避免,美國消費恐受打擊,經濟衰退機率急升,而被大幅加徵34%關稅的中國,將加碼政策抵消關稅衝擊。
瑞銀料美消費者須付逾5.4萬億稅款
瑞銀表示,對等關稅可能會在未來幾周內造成不確定性並引發波動,將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後果。併購活動和首次公開招股(IPO)可能會受到影響。至於對等關稅措施或導致美國消費者須付出逾7000億美元(5.46萬億港元)稅項,消費需求短期內將變得十分負面,影響程度相當於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的2%。鑑於關稅帶來負面效應,而其他國家也會與美國進行談判,預料美國政府很快會調低關稅率,令到對等關稅的殺傷力減弱。
環球股市方面,瑞銀預期,大市短期仍然波動,目前市場尚未完全反映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在基本情境下,美國有效關稅稅率應從第三季起下降,另預期聯儲局將減息0.75至1厘來支持經濟,在這情況下,標普500指數年底可回升至5800點。同時,投資者應為短期內進一步下跌做好準備,並認為標普500指數目前尚未反映溫和衰退的情況。
摩通料全球經濟衰退機會升至六成
摩根大通認為,全球經濟一年內陷入衰退的機會率由40%升至60%。有關行動的效應將會因其他國家的報復措施,供應鏈受干擾及情緒性的震撼而加強,令到衰退風險上升。連同限制移民的措施牽動成本上升,美國經濟可能會出現長期性的低迷增長,但推測關稅行動在未來數周或有變化,讓美國及全球受到的衝擊有所緩和。
美銀則預期,特朗普最新關稅措施,將令當地通脹短期內額外上升1至1.5個百分點,美國經濟亦可能下滑相同幅度,陷入滯脹的可能性扳升,聯儲局今年更難以減息,明年則可能大幅減息。
高盛料美國減息時間提前
高盛稱,將美國今年第四季GDP增速按年預期從1%下調至0.5%,並將12個月經濟衰退概率預測從35%提高到45%,因金融環境急劇收緊、政策不確定性持續上升等因素,這對資本支出的抑制程度或較之前預期更大。在非衰退基線下,預計聯儲局將從6月起會議上連續3次進行0.25厘的預防性減息,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至3.5%至3.75%,此前的預期是從7月才行動。在經濟衰退的情況下,聯儲局料明年減息約2厘,意味今年減息1.3厘,高於先前預計的1.05厘。
高盛表示,北京政府在回應美國最新一輪關稅措施時調整了反制策略,釋出中美貿易衝突升級風險上升的訊號。如果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升級、全球增長進一步放緩,該行對今年全年實際GDP的預測面臨下行風險。預料關稅將拖累內地今年經濟增長至少0.7個百分點,另預期中國將加快財政寬鬆措施,以抵消關稅影響。維持內地今年經濟增長預測4.5%不變,由於預期首季經濟增長將勝預期,但調低盈利預測由9%,減至7%。
高盛又認為,滙率貶值代價高昂且效果不佳,仍預計財政寬鬆將是中方主要的政策支持手段,用以抵消美國關稅所帶來的經濟逆風,預計第二季會進行一次幅度50基點的降準和一次幅度20基點的降息。
花旗料中國降準快將出台
花旗認為,中國全國人大期間規劃的政策料將加快落實,降準應該很快會出台,財政政策落地步伐可能會加快。中國加碼政策支持以抵消關稅衝擊的確定性可能更高,重點在於擴大內需,最早可從4月政治局會議中看到訊號。該行認為中國的報復性關稅對整體通脹的影響有限,而中國對美國對等關稅的對等反制,要比此前兩輪反制更具實質性、速度也更快。
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稱,對等關稅措施或令美國經濟陷入滯脹,而被開徵關稅的國家則會陷入經濟衰退或通縮,所有國家應當重新制訂政策,以應對危機。中國與其他國家以反制措施應對美國新關稅,可能帶來很大衝擊。預料中美兩國將通過協商化解本次關稅戰,中國或同意容許人民幣升值,換取美國降低關稅,但中國經濟或因而陷入通縮。
中國銀河國際預料,美國合計加徵超過50%的關稅,對中國GDP的影響約為1至1.5個百分點,內地已對擴大內需做了前瞻準備,但鑑於美國加徵幅度超預期,認為4月政治局會議加碼內需的機會率進一步提高,預期涉及工具金額或達1.5萬億至2萬億元人民幣;另外,預期或於第二季全面「降準降息」。
標普料美關稅拖累內銀
標普表示,美國向中國提高關稅,對內地經濟的拖累將傳導至銀行,預期未來數年問題貸款會增加,在下行情境內地銀行的不良資產(NPA)比率或躍升至6.4%。美國貿易政策或打擊出口相關產業和就業,導致微型和小型企業出現更多壞賬和無擔保零售貸款。
標普稱,在基本情境,中國在2025至2027年的實際GDP按年平均增長4%左右,預期內銀的不良資產比率將介乎5.5%至5.9%。在下行情境,中國2025至2027年實際GDP按年平均增長3%,預期內銀的不良資產比率介乎5.6%至6.4%,差不多重返2022年新冠疫情的水平。在良好情境下,中國2025至2027年實際GDP按年平均增長5%,預期內銀的不良資產比率將介乎5.2%至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