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協稱最少8傳媒被查稅 有人被加上不知名商業登記
香港記者協會表示,自2023年底開始,有最少8個傳媒機構或平台、20名新聞工作者被稅務局覆查及要求繳交過去的稅項,分別共涉及70萬及100萬元。有份被覆查的記協主席鄭嘉如批評,稅局並非基於證據或合理理由估算短報收入和要求記者預繳款項,實際上屬「未審先罰」,「如果現在說不是用這些做工具去打壓媒體,有沒有人相信呢?」
受審查的機構包括記協、獨立媒體、法庭線、Hong Kong Free Press、爆炸頭及Renews。鄭嘉如指,全部個案被調查的年度是2017/18或2018/19年度,但涉事機構及人士均有繳交稅項。她稱,有關評稅及指控未有根據,包括有沒有商業登記人士被安插不知名,未被登記的商業登記編號;又有公司被審查未成立年份的利得稅。
鄭嘉如以自己被覆查2018/19年稅項為例,指自己當時在香港01工作,月薪為1.8萬元(即年薪為21.6萬),當年稅局評估其收入為約23萬,但現時的新評估則為63萬,較之前多近兩倍。
鄭嘉如說,全部受審查機構及人士已提出反對,8間傳媒機構,20名新聞從業員人士及其家人獲暫緩後亦分別須預繳約共30萬及9萬。她強調,新聞工作者本身收入不高,除要預繳高額稅款,面對無理指控仍要花金錢和時間自證清白;又指對新聞機構而言,被查稅亦會影響其誠信和形象。
鄭嘉如續指,今年受稅務審查的機構較去年多,亦都有一些人士需要預繳更多款項,又舉例Channel C創辦人早前被指詐騙、獨立媒體因未有保存董事名冊被罰款等,顯示商業、稅務、財務方面等監管機構正更加頻繁地審視媒體和記者經營。她坦言情況對香港的新聞自由有負面影響,又憂慮審查有增加趨勢,認為稅局如沒有理據下要求預繳款項,應即時退回,甚至向公眾解釋為何要進行這些針對性的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