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菡:輸入勞工是替補辦法令企業續經營及擴張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政府輸入勞工政策的最大原則,是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但若本地工人無法填補企業經營缺口,輸入勞工是其中一個替補辦法令企業繼續經營及擴張。
孫玉菡指出,香港經濟正處於轉型期,有些行業如金融、貿易等表現很好,當然另外有些行業面對不同情況,包括有些企業結業,大家因而關心勞工權益;其實輸入勞工只佔整體勞動力約百分之一。
他稱,飲食業與其他行業一樣,僱主若要申請輸入勞工,必須先進行四星期本地招聘。若本地求職者增加,或許僱主大部分申請的輸入勞工職位就可由本地人出任,當局可不必批出有關輸入勞工申請,或批出遠較原先申請為低的數目。飲食業有些崗位不管經濟怎樣均長期面對人手短缺,因此認為應繼續秉持輸入勞工原則,即在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前提下,容許企業有需要時輸入一定數量非本地勞工。
孫玉菡說,當局尤其關心中年至銀齡人士的就業情況,亦很鼓勵再就業;自去年起推出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針對40歲以上、離開職場三個月或以上的人士,若找到工作重投職場完成超過六個月全職工作,可領取最高1萬元津貼;做足一年更可領取最高2萬元津貼。這計劃很成功,仍在持續推行,亦希望通過這些計劃協助中高齡人士重投職場。勞工處亦有舉辦其他就業展覽及一系列協助求職的服務,會繼續全力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