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海恩倡設專責部門 推動清真認證標準
全球清真經濟快速成長,據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香港產品出口至伊斯蘭國家的年度貨值由2020年的27億港元,大幅升至2024年的55億港元。新民黨容海恩在一間有清真認證的餐廳舉行傳媒茶聚,分享推動清真產業的11項建議,包括建議港府與國際清真標準組織共建「東亞—中東互認框架」,推動香港清真認證標準與國際標準對接和互認。
容海恩表示,目前全球穆斯林人口逾20億人,並正持續增加,形成龐大消費群體;然而,中國暫無清真認證相關國家標準,無法實現對應其他國家伊斯蘭清真認證標準構建互認體系,令到內地企業出口清真產品時需要按不同國家要求,分別取得各自認可的認證,導致認證費用高昂、申請程序複雜、認證種類繁多、轉口貿易成本大幅增加,限制了國家清真企業參與國際貿易的主動性和競爭力,亦影響了中國清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為提升香港在全球清真產業標準制定中的參與度和話語權,容海恩建議港府與國際清真標準組織(如GCC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共建「東亞一中東互認框架」,推動香港清真認證標準與國際標準的對接和互認,提高香港在國際清真認證領域的話語權。她又建議政府同時研究發展「清真+ESG」複合認證體系,將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納入清真認證標準,滿足國際市場對永續發展的要求,提升香港清真產品的競爭力。
她提到,認證制度牽涉範疇廣闊,包括食品、醫藥、美容產品等,建議由商務及經濟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旅遊發展局等,組成跨局主責真清產業部門,統籌協調香港清真產業發展的各項工作;研究讓香港品質保證局增設清真認證專責部門,專門負責清真認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