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直接訂購 教學視頻

教聯會提交施政報告建議 倡中小學有序取錄更多非本地生

政府正就2025年《施政報告》公眾諮詢,教聯會主席兼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錦良今早和多名港區人代與行政長官李家超會面,提交涵蓋10大範疇、共60多項的建議。他透露自己在會上代表教聯會提出教育相關意見,認為均獲特首重視。教聯會提出,把基礎教育納入「留學香港」,讓中小學有序取錄更多非本地生;推展「三層應急機制」至小學;加強推動家校合作,推展國民教育。

黃錦良、教聯會副會長兼立法會議員鄧飛和副主席張澤松今午舉行記者會,闡述對施政報告的10大範疇建議,分別為「建設國際教育樞紐」、「加快推進數字教育」、「推動STEAM教育」、「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維護教師專業」、「推動職業專才教育」、「應對學齡人口下跌」、「關注幼稚園營運情況」、「推動正向教育」及「加強產學研合作」。

教聯會指出,本港有條件及契機取錄更多非本地生,建議政府在專上教育推動建設國際教育樞紐的同時,亦應將基礎教育階段納入考量。該會提出,政府可檢視學生簽證安排,鼓勵直資學校取錄更多非本地生,日後探討擴展至津貼學校的可行性,並引入陪讀簽證;又認為本港需要加強向東盟國家宣傳及收生,吸納其豐富的華僑資源、校友網絡以及廣大的潛在市場。

教聯會亦提出,政府為有較高自殺風險的學生提供支援的「三層應急機制」取得一定的成效,建議延續機制,並考慮推展至小學。對於《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將於明年1月實施,該會認為,當局應為教職員進行持續的專業培訓,以訓練辨識、應變和跟進技巧。

愛國主義教育方面,教聯會建議政府善用紅色資源,發掘更多紅色參訪點,和提供更多本地愛國主義教育相關場所;又建議加強推動家校合作,如舉辦座談會、親子國情考察活動等,讓父母與子女共同參與,增進親子關係的同時昤,能加深對國家的了解,潛移默化影響子女的價值觀。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