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鼓灘擬近岸填海造地145公頃 發展智綠產業港
發展局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提交龍鼓灘填海和重新規劃屯門西地區的發展建議。
當局建議在龍鼓灘/屯門西提供總面積約301公頃的新發展土地,當中包括透過近岸填海造地約190公頃(約145公頃位於龍鼓灘及約45公頃位於屯門西),以及改造約111公頃的現有土地(約34公頃位於龍鼓灘及77公頃位於屯門西)。在考慮相關持份者和市場的意見後,建議以「智綠產業港」作為發展定位,主力發展四個具增長潛力的核心產業,分別是綠色/新能源、先進建造業、循環經濟和現代物流業/內河碼頭。
這四個核心產業均可發展成綠色產業,具潛能採用大量自動化、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創新技術進行智慧化建設。四個產業亦需使用海路運輸及大土地面積運作,可充分利用龍鼓灘/屯門西獨特地理優勢及便利的交通網絡,並與區內現有作業產生協同效應,同時幫助香港邁向碳中和。
放棄屯門西地區作住宅用途
文件指出,當局早前曾考慮屯門西地區的規劃以住宅發展為主。經考慮持份者和業界意見後,認為應善用屯門西地區的地理優勢,提供更多空間以發展不同產業。如果在工業為主的屯門西地區發展住宅,與周圍的產業用途未必兼容。此外,在屯門西地區發展住宅的潛力亦受到機場高度限制所限。考慮上述因素,加上中長期香港不乏房屋用地,認為該處應集中產業發展。
根據上述擬議方案,龍鼓灘的近岸填海面積約145公頃,與2023年向立法會滙報的填海面積相若。此規模亦較2020年原先的填海方案減少了三分一,從而減少發展項目對龍鼓灘村的影響。為了提供更多的沿海地段和提升海岸線的可用性予相關的產業運作,填海區的西邊將會拉直。
此外,內河碼頭內港的填海面積會由40公頃輕微上調至約45公頃,以提供足夠的沿海地段供產業發展。根據至今完成的生態調查,預期填海工程不會對生態造成不良影響。根據擬議土地用途,初步估計可創造約3.5萬個就業機會。
冀2028年初展開填海工程
下一步,當局會於今年8月初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公眾參與活動,當中包括地區巡迴展覽和與相關持份者舉行簡介會。因應收集的公眾意見,會進一步深化有關土地用途建議,並進行相關詳細工程設計/技術評估,以制訂龍鼓灘/屯門西的建議發展大綱圖。
當局計劃明年內展開改劃和其他法定程序。視乎政府工務工程開支預算的分配及融資安排,現階段希望以2028年初展開龍鼓灘的填海工程及在2029年產出首批用地為工作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