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直接訂購 教學視頻

社科院:內需不足導致人民幣疲弱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表示,2022年以來的人民幣實際有效滙率下行,根本原因在於內需不足,使其回歸合理估值需通過及時、充分的逆周期政策。短期來看,寬幅區間波動的人民幣滙率形成機制,有利於避免人民幣滙率被過度低估,重點是在守住下限的基礎上,留足升值空間。

張斌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的評論中指出,人民幣資產和外滙資產的預期收益率對比,是決定外滙市場供求和人民幣滙率的關鍵。而決定外滙市場供求變化的力量,重要的不是通過貿易渠道獲取多少外滙,而是國內和國外的進出口商、投資機構以及居民和企業等各種經營主體,願意更多持有外滙資產還是人民幣資產。

張斌稱,在市場失靈環境下,以金融資產交易主導而非貿易項目主導的人民幣滙率變化軌跡,並不能確保帶來由滙率價格槓桿調節實現的更加合理的資源配置。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是擴大內需,不僅能改善經濟基本面,實際滙率也會相應變化,這種作用可將人均名義GDP在現有基礎上提升20%至30%,中美經濟實力差距將顯著縮小。

張斌又說,在一定時期內,如果還不能完全擴大內需,若在市場力量作用下人民幣兌美元升值,應順應市場需求保持人民幣滙率在寬幅區間內的充分彈性。但如果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要明確捍衞人民幣滙率的下限,實施這種干預必須態度非常堅決,任何觸碰紅線的行為都應該受到嚴厲懲罰。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