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直接訂購 教學視頻

孫玉菡:逾22萬人才抵港 大部分成功就業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在社交平台表示,截至7月底,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共收到約51萬宗申請,其中約34萬宗獲批,超過22萬名人才已經抵港。政府欣悉大部分到港人才已在香港成功就業,他們主要投身金融、創新及資訊科技和商貿等行業,這些均是香港的關鍵產業。

孫玉菡表示,本屆政府推出一系列「搶人才」措施至今將近3年,申請數字亮麗。對於有人關心「搶人才」有何具體效益,他稱,除了能填補人口、提供勞動力,亦能作出經濟貢獻。

填補人口方面,孫玉菡表示,「搶人才」措施推出後,外來人才陸續抵港,部分更攜同家眷來港落戶。以高才通為例,從2023年初到今年6月底,已經有逾10萬名受養人抵港,扭轉本地勞動人口疫情期間的跌勢。2024年中香港人口比2022年中增加2.4%,而過去一年持續有人才移入香港,抵消人口自然減少的影響,讓整體人口得以保持穩定。

「搶人才」是「育才」長線投資

他又提到,新來港的人才大多處於工作年齡,正值「打拼黃金期」,有助補充本地勞動力。以30至44歲這個年齡層來看,2024年的勞動人口較2022年累計上升1.7%,遠比整體勞動人口同期0.3%的增長率快。隨人才來港的受養人六成是他們18歲以下的子女,會成為香港的未來生力軍,有望改善人口結構。「搶人才」措施不只是引才,更是「育才」的長線投資。

經濟貢獻方面,孫玉菡說,大多數的入境計劃都要求人才到港前要在本地獲聘,即使高才通等計劃,首次簽證到期時人才亦須證明他們已在港受聘並能從中獲得穩定收入,或已在港開辦或參與業務,才獲續簽。

「搶人才」帶來新客源 空置率「幸保不失」

對於外來人才有住房需要,按理應會使住宅物業空置率下降,但有關數字卻大致不變,孫玉菡解釋指,香港近年正面對人口老化的挑戰,2024年本港20至34歲年齡層的人口約為115萬,較10年前下降約24萬。這個年齡層的本地人普遍隨着就業以至結婚而離開父母另置居所,是住宅物業市場的重要客源,而該年齡層人口下降,本該導致住宅物業需求減少,幸有「搶人才」措施帶來新客源,空置率才大致平穩,形容為「幸保不失」。

他稱,政府一直密切關注各項人才入境計劃的續簽申請,掌握他們的就業動向和發展狀況,其中高才通計劃下發出的首批簽證去年12月底起陸續到期,至今續簽情況亦相當理想,局方將在未來兩周內公布相關統計數字。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