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FQ信析】囤幣潮推升價格 Bitcoin發力衝頂
比特幣昨天早段重越12萬美元大關,按目前各界正追捧數碼資產,突破7月14日的紀錄高位12.32萬美元,相信只是時間問題。「加密幣二哥」以太幣(Ethereum)亦刷出今年新高4349美元,與2021年11月峰值4866美元的距離又拉近一步。
2024年1月,首批比特幣現貨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於華爾街登場,屬「幣圈」發展里程碑,方便散戶參與且為發行人帶來商機,資金持續湧入ETF,相關資產或其他加密幣也受青睞。此外,誓言要把美國打造成「全球加密幣之都」的總統特朗普,今年初上任時和太太各自推出專屬加密幣,並實施多項政策配合,最新簽署行政命令就開放官方退休基金投資包括加密幣在內的另類資產,估計可以吸引新水源。
投資者都觀望美國會否正式建立國家級「加密幣儲備」,然而,據報道,個別國家已開始購入加密幣作儲備,既是互聯網經濟下的一項新部署,亦可視為實行「去美元化」舉措之一,屬比特幣等的潛在大買家。
另一方面,據美國證交會(SEC)文件,哈佛大學的資產管理公司(HMC)在第二季末共持190萬股比特幣ETF(IBIT),其市值已高於旗下的黃金資產,隨着金價暫呈呆滯而比特幣愈升愈有,兩者「哈佛持倉」價值差距短期內不易收窄。
企業吸納加密幣則更進取。Strategy(前稱MicroStrategy)以比特幣「庫藏公司」(Treasury Company)自居,借助增購比特幣及受惠其升值,令市值由2024年初約100億美元,到今年7月中曾攀至超過1270億美元,一年多規模膨脹逾10倍。而採取「囤幣」作商業模式可說遍地開花,據追蹤比特幣持倉資料的BitcoinTreasuries.net數字,目前Strategy擁近63萬枚比特幣,為全球最大戶,餘下持有1萬枚以上的公司也達11家。
「囤幣成風」正向各範圍擴散,此策略使更多企業「庫藏」加密幣,恐影響其流動性,事實上,比特幣供應漸減且發行上限2100萬枚,尚未開採的僅剩不夠6%,在需求續增下,固然足以推高幣價,卻勢必使價格愈趨波動,這將帶出兩個關注點,首先,如何借助其他工具(穩定幣?)來提升流動性,可能是一盤大生意;第二,購買力會伸延到其餘加密幣。
附【圖】所見,2025年迄今「一哥」比特幣漲約三成,無疑領先幾隻主流加密幣,惟以太幣自4月初環球跌市以來強勢反彈,近日已從後趕上,跟比特幣在伯仲之間,如果能夠順利創出紀錄新高,則短期內可望跑贏,有機會成為另一隻備受「庫藏公司」垂青的加密幣。
信報投資研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