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香港教育體系具備足夠學額與靈活性
教育局網頁上載「『雙非兒童』及受養人子女來港就學的現況與相關政策措施」文章,指香港教育體系具備足夠學額與靈活性,能妥善應對新增的學額需求,同時保障本地學生的權益。
文章表示,近期社會有聲音關注「雙非兒童」及各項人才入境計劃下,受養人子女的就學情況,憂慮他們會否對本港教育資源及學位構成壓力,甚至影響本地學生的升學機會。
文章指,由2005年起,「雙非兒童」的出生數字已有較顯著升幅,所以如假設大部分適齡「雙非兒童」均會以「自修生」身份來港投考大學,理應在2023年的文憑試考生人數中可見端倪。然而,觀乎近年文憑考試數據,2023年有7637名自修生,相比2022年的6959人,只增加678人,增幅約10%。
至於2024年文憑試,當年適齡「雙非兒童」數目已達16044,較上一年大幅增加6771人,但當年的自修生人數不加反減,減少了206人。至於今年文憑試,當年適齡「雙非兒童」數目為18816,較上一年增加2772人,自修生人數是10161,較上年增加2730人。
文章表示,文憑試自修生數據年度間時有升、時有降,估計部分「雙非兒童」或許選擇留在內地生活和就學,又或者在中小學階段已到香港就學,沒有在將近適齡報考大學時,大量來港參與文憑試以升讀香港的專上院校。教育局會密切監察相關情況,通過收集相關數據,適時檢視現有措施和政策,與時並進。
至於受養人子女在本地升學方面,文章稱,就專上教育而言,政府早前對資助專上課程學額和資助申請資格的修訂並沒有改變「本地學生」及「非本地學生」的定義。因未符合居港規定而須以非資助形式入讀教資會資助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的受養子女不會計入1.5萬個資助學額內。學校可酌情以超額收生的形式作出取錄。教資會會監察受養人學生入學情況及相關超額收生的分項數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