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FQ信析丨連升5個月超買 港股候調整吸納
踏入2025年第四季,美國聯邦政府事隔7年再度「停擺」,原定今天(3日)出爐的最新非農報告恐需延遲公布,使號稱「小非農」的ADP就業數據更形重要,由於9月份私人企業職位減少3.2萬個,遠遜預期增長5.1萬個,反映勞動力市場欠佳,令10月底聯儲局議息減0.25厘機率飆至99%(1%為削半厘),12月續下調0.25厘機會也提升到86.9%,刺激華爾街三大指數齊刷紀錄收市新高,標普500指數歷來首次站上6700點。
承接外圍強勢,港股於國慶假期後復市即「開門紅」,恒指高開62點已是全日低位,早段兩萬七關迅速攻陷,隨後在科技股帶動下發力上衝,一度飆526點,埋單收窄至431點,報27287點,屬逾4年新高。
從技術角度看,目前較大阻力落在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跌浪反彈黃金比率78.6%約27634點,以及4年多累積大型成交量密集區底部近27800點的位置,短線再向上空間「買少見少」。
港股5月至9月一直造好,10月雖有理想開始,惟回調可能性不宜低估。附【圖】所見,統計恒指於1969年11月推出迄今,按月「五連捷」合共21次(包括今趟),過去20次大市在之後一個月能再接再厲錄得進賬只有11次,即勝率剛剛過半。此外,參考5個月上揚介乎20%到25%的往績,其後僅一次成功實現「六連漲」,且升幅區區0.19%,顯示本月市況或「凶多吉少」。
然而,以史為鑑,港股強勢不致就此告終,因若果把檢視範圍拉長到「五連升」後兩個月的恒指表現,便發覺獲利機率增至七成,期內變幅平均值達5.31%(中位數6.02%),意味於持續上揚後回一回氣,便能重拾漲勢,可謂有危亦有機。
必須補充,早前5個月港股累漲21.4%,成績跟對上20次相比,只排在第17位,與最誇張的1973年時飆115.9%,實屬小巫見大巫,也代表本輪升勢不算特別強勁,相信遠未見頂。因此,今月短期出現的調整,反而可能提供更佳入市機遇。
順帶一提,恒指按月報捷最長紀錄為11個月,即2003年4月至2004年2月沙士肆虐墮入熊市後的大反撲,連續上升7到10個月則分別有8次、7次、3次、2次。
總括而言,港股1月觸及18671點,至昨天攀抵27381點,進賬達8710點或46.65%,加上多項指標都表明超買愈見嚴重,呈短期回調在所難免,以近月勢頭分析,配合10月市場例波動因素,20天和50天線間(25600點到26300點)應是初步支持。
信報投資研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