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丨議員倡民意調查結果納部門、高官考核
立法會今日起一連三日就新一份《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辯論。辯論分為四個環節,包括深化改革心繫民生、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鞏固香港國際中心地位、以及教育和科技等。首輪辯論中,多位議員發言關注部門首長責任制,有議員建議將民意調查納入部門和高官考核中,讓「向市民問責」真的有分數,有後果。
選委界陳紹雄表示,樂見政府以求進求變的決心推出部門首長責任制,他認為這是政府改革的重要一部,建議政府為公務員注入更顯著的理財基因,尤其是在推動主管工務工程時候,主責部門應抱有業主意識,附上合理訂定設計要求及項目預算,以及嚴格管控預算開支及進度的責任,讓政府人員在運用公帑、推展工務工程時,就好像使用自己口袋裏的錢般謹慎。
新思維狄志遠關注政府如何走向一個問責型政府,他指這不僅關乎政府的施政成效,更關係到重拾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及改變國際社會對特區的觀感。他認為,作為問責型政府應有三項重要元素,包括向市民問責、有容納不同聲音的胸襟、以及推動市民參與。
他認為官員和公務員不應只在行政體系內交代,更要向市民交代,舉例指應告之市民每個重要政策的問題、方案、成本、風險、目標和期限,讓市民有根據地監督;同時,把市民對效率、態度、成效的意見進行民意調查,將結果納入部門和高官的考核,讓「向市民問責」真的有分數,有後果。
民建聯顏汶羽以政府早前處理颱風「樺加沙」為例,多個部門迅速應對,充分體現各個政府部門首長的領導力、責任感和前線同事的努力,故他認為除強化問責外,政府亦應加設更多表揚機制,公開嘉許表現卓越的首長和公務員。
為支持本地建造業,政府在原定未來五年基本工程開支平均每年約1200億元的基礎上,額外預留300億元供未來2至3年加大工程開支,民建聯主席陳克勤建議,300億工程撥款項目中,撥出部分用於各區中小型民生工程項目之上,令中小企受惠。






 ,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