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FQ信析丨香港經濟回暖 恒指年底挑戰28000
港股經過10月份連漲斷纜之後,11月份步入爭持局面,恒指昨日低開一度倒升133點,惟收復20天線便缺乏承接力,下午回吐壓力增加,跌幅曾擴大至246點,埋單下挫205點,報25952點,10天、20天、50天線相差僅31點,意味市況處整固階段。
目前港股短線市寬(3天線高於18天線比率)與反映強勢股買盤的EJFQ強勢股指數等均顯示大市內部質素未全面好轉;同時,由美電滙價、金管局銀行體系結餘和美電遠期點子編製而成的「信報香港資金流向綜合指標」近月轉橫行,一定程度代表熱錢流入本港不再像早前般積極,加上恒指今年進賬不少,短期或難重展可觀升浪。
然而,在基本因素支持下,港股長線前景仍有睇頭,最新證據是經濟回暖。政府統計處日前公布,根據預先估計數字,2025年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3.8%,遠超市場預期的3%,不單高於第二季升幅3.1%,並連續5個季度增加。
雖然GDP屬於滯後指標,但佔本地GDP比重接近七成的私人消費正穩步復甦,9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數字報313億元,按年上升5.9%,屬21個月來最佳,且錄得5個月上漲。隨着人民幣滙率過去半年顯著轉強,可成內地旅客南下購物誘因,由快將開鑼的第15屆全國運動會,以至年底都有愈來愈多大型盛事舉行,刺激旅遊業之餘,也足以為整體消費市道帶來實質貢獻,勢間接推動GDP保持增長。
另一方面,中美元首上周「習特會」敲定延長關稅休戰期,國際貿易不明朗因素暫得到紓緩,將支持本港外貿;此外,美國聯儲局再減息0.25厘,在聯滙制度之下本地利率漸降,續帶動樓市逐步回穩,繼而產生正面財富效應,整體經濟預期可維持樂觀。事實上,彭博綜合經濟學家估計,香港今年末季GDP增幅最少達到2.7%,連同首兩季分別增長3%及3.1%,全年有機會超出政府預測2%至3%的上限。
經濟向好有助企業盈利增加,並惠及股市,因此GDP跟港股表現可說亦步亦趨。附【圖】所見,GDP按季年率與恒指按年變幅兩者過去30年間關連系數達0.619,縱不能算是完全一致,惟方向相同則應無異議;假設GDP稍後沒「走樣」,港股預料尚具尋頂空間。
總括而言,恒指2025年迄今最多勁飆46.65%之後已進入調整階段,只要本地經濟增長勢頭延續,按GDP與股市關係推算,港股本年收爐前或有力挑戰28000點水平。
信報投資研究部




,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