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直接訂購 教學視頻

恒生私有化丨逾半世紀市值飆170倍

滙控(00005)提出私有化恒生銀行(00011),意味扎根香港近百年的恒生將結束其長達53年的上市地位。

回顧歷史,恒生銀行於1933年3月3日由林炳炎、何善衡、梁植偉及盛春霖共同創立,成為本港四大銀行之一。1965年,香港爆發史上首次大型銀行擠提風暴,恒生曾在一日內流失8000萬元存款,佔銀行存款總額六分之一。董事局數日後決議將控股權售予滙豐,最後滙豐以5100萬元收購恒生51%股權(其後增持至62.14%),由滙豐成為控股股東。

1972年,恒生銀行在香港上市,成為戰後本地首家上市銀行。當時透過股份分拆及發行新股,將實收資本從4500萬元增至1億元。同年5月,恒生以每股價格100元公開發售100萬股,獲得29倍超額認購,凍結資金28億元,相當於當時港府一年財政收入的一半。

同年6月20日,恒生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據報道,首日收報165元,較上市價100元大漲65%,恒生上市當天市值已高達16.5億元。截至昨日,恒生市值增至2822億元,即53年間累積增長近170倍。

傳滙豐罕有促恒生售不良商業房貸

恒生積極拓展內地市場,惟近年受累於香港商業房地產貸款減值所累。截至6月底,恒生總減值貸款為548億元,當中已作減值提撥的香港商業房地產貸款達250億元。

彭博上月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滙豐罕有地採取直接參與的舉措,推動恒生加快出售不良房地產債務組合。約兩個月前,滙豐已指示駐紮倫敦的環球首席企業信貸官及特別信貸部門主管,確保恒生啟動出售相關投資組合的程序。

此前亦有消息稱,恒生正尋求出售總值逾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的房地產抵押貸款組合,該個貸款組合包括來自英皇國際(00163)和大鴻輝興業的抵押資產,洽商尚在初步階段,細節或會在未來有變。據報,恒生希望透過出售上述資產,作為清理壞賬的第一步。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