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偉文:支撐全球經濟貿易發展制度規則面臨嚴峻挑戰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中國人民銀行主場論壇發表主旨演講表示,當前國際形勢錯綜複雜,多年來支撐全球經濟貿易發展的制度規則面臨嚴峻挑戰,科技創新顛覆性的發展,既創造機遇也帶來風險。
余偉文指出,面對如此大變局,當局要確保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和安全,推動金融市場有序發展,更好地發揮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這對國際金融治理與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賦予了更大的使命。
他說,全球金融體系有3個變局,首先是國際金融體系多元化發展的趨勢。這受多重因素驅動,一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GDP佔全球比重上升到目前近一半。其次,國際貿易形勢動盪多變,世界經濟碎片化風險上升,會進一步影響全球貿易和供應鏈布局。此外,不斷攀升的公共債務,令部分發達市場的財政風險更顯突出。在此背景下,國際投資者開始重新審視對主要發達市場的依賴度,加大多元化投資的力度。
余偉文稱,第二個變局源於具有顛覆性的金融創新。應用在金融領域的各類創新正在並將深刻改變貨幣和金融體系的運作方式。比較典型例子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新型支付工具和數字資產,包括央行數字貨幣(CBDC)、穩定幣、現實世界資產(RWA)等。許多這類金融創新都具有無邊界性的特點,在目前主要採取按屬地監管而又缺乏明確的國際統一標準下,如何有效防範監管套利和金融風險正成為緊迫的挑戰。
余偉文指出,第三個變局是近年來國際金融體系的一系列結構性變化。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後,以銀行為中心的各種監管改革,造成金融中介功能逐漸從銀行體系轉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其中對沖基金和私募信貸的增長尤其顯著。這些非銀機構有着更強的跨國聯結性,業務模式不乏槓桿交易等高風險業務,面對的監管也相對寬鬆,令金融風險更容易擴大和傳播。
此外,近年來科技快速發展,在金融體系的應用也會衍生新風險。例如,金融機構更廣泛應用人工智能,會加深第三方依賴、市場聯動性等;銀行業務高度電子化,加上社交媒體興起,也會讓負面消息傳播得更快,大大增加存款擠兌風險。
他指出,面對各種未知變數,當局免不了要有「摸着石頭過河」的準備。過程中,各國央行和監管機構之間分享經驗、加強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但觀察最近一段時間的發展,金融監管改革的步伐似乎有所放緩。一些已有共識的監管改革的具體落實仍然不完整、不一致,在一些關鍵問題上也有一些分歧,「去監管」的聲音日增。
在應對、管控新的金融風險方面,余偉文認為,凝聚普遍共識的努力和決心有待加強。他並提出3點建議,第一,國際組織是多邊治理和合作的重要平台,應該繼續強化其維護全球金融穩定的功能和作用;第二,隨着新興市場在全球經濟的地位日益突顯,新興經濟體應當在國際組織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第三,區域內的央行和監管機構應該持續加強溝通、推動區內跨境合作。
此外,推動跨境貿易本幣結算、建設區域金融安全網等,也有助於促進區域融合發展,避免對單一市場的過度依賴,分散風險、提升韌性。
余偉文表示,當前全球經濟面臨高度不確定性,金融體系正經歷深刻變局。但變數愈多,愈需要加強國際對話與區域合作,尋求共同利益、減少分歧,合力完善全球金融治理。




,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