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首季經調整盈利跌18%
阿里巴巴(09988)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第一季股東應佔盈利431.1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77.66%,每股盈利2.25元;按非公認會計準則淨利潤335.1億元,跌17.65%,每股盈利1.84元。
期內,收入2476.52億元,按年升1.82%。若不考慮高鑫零售和銀泰的已處置業務的收入,同口徑收入按年增長將為10%。
為推動「用戶為先」戰略,並提升用戶體驗,第一季度完成淘天集團、餓了麼與飛豬的戰略整合,組建阿里巴巴中國電商集團。集團簡化財務報告結構,將菜鳥、高德及大文娛集團(品牌煥新為虎鯨文娛集團)重分類至「所有其他」。根據此次戰略調整,從首季度起,分部報告將呈現阿里巴巴中國電商集團、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AIDC)、雲智能集團、以及所有其他。
期內,阿里巴巴中國電商集團的客戶管理收入按年增長10%至892.52億元,主要由Take rate提升所驅動,這得益於去年9月新增的基礎軟件服務費以及「全站推廣」的滲透率提升;經調整EBITA為383.89億元,按年跌21%,主要是由於對「淘寶閃購」,以及用戶體驗、用戶獲取和科技的投入所致,部分被阿里巴巴中國電商集團的雙位數收入增長所抵消。
集團4月底在淘寶App上推出「淘寶閃購」服務,以滿足消費者對餐飲、日用品、電子產品和服裝等多個品類商品的即時配送需求。該舉措也強化了淘寶App在中國電商行業的領先地位。集團在即時零售的大幅投入,旨在建立即時零售的消費者心智和擴大業務規模,在8月前三周帶動淘寶App的月度活躍消費者按年增長25%。
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收入按年增長19%至347.41億元,主要由跨境業務的強勁表現所帶動;經調整EBITA虧損5900萬元,去年同期經調整EBITA虧損37.06億元,主要是由於速賣通運營效率的顯著提升,以及包括Alibaba.com、Lazada和Trendyol在內的多項業務的效率提升所致。
雲智能集團收入為333.98億元,按年增長26%;經調整EBITA為29.54億元,按年升26%,主要是由於公共雲業務收入增長和運營效率的提升所致,部分被對客戶增長和技術創新的投入增加所抵消。
所有其他的收入為585.99億元,按年跌28%,主要是由於處置高鑫零售和銀泰業務導致的收入下降,以及菜鳥的收入下降所致,部分被盒馬、阿里健康和高德的收入增長所抵消;經調整EBITA虧損14.15億元,去年同期經調整EBITA虧損10.77億元,主要是由於對技術業務的投入增加所致,部分被盒馬、高德、虎鯨文娛和阿里健康的經營業績改善所抵消。
集團首席執行官吳泳銘表示,首季度通過整合消費平台,產生顯著協同效應,帶動月度活躍消費者及日訂單量創新高。在持續強勁的AI需求推動下,雲智能集團收入加速增長,AI收入在雲外部商業化收入佔比顯著。面向未來,集團將圍繞大消費和AI+雲兩大戰略重心繼續堅定投入,把握歷史機遇,實現長期增長。
集團首席財務官徐宏指出,集團核心業務實現強勁的收入增長。客戶管理收入按年增長10%,雲智能集團收入增長26%,其中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第八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增長。核心業務的優勢進一步鞏固集團的信心,並提供資源支持集團對即時零售和AI的重大投入。首季度AIDC按年大幅減虧,接近盈虧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