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展望丨下行壓力增 大行估三大方面再出招
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初上場後,中美角力加劇,中國經濟面臨複雜的內外部環境,國內生產總值(GDP)上半年雖增長5.3%,表現優於預期,但分析師普遍認為,下半年增長勢頭將放緩,尤其是第四季度,受出口前置效應消退、「以舊換新」補貼高基數效應及房地產低迷拖累。
貿易戰目前仍是中國經濟走勢的核心變數,中美雙方此前同意將互徵關稅暫緩至11月,中美元首於9月中旬通話後就TikTok協議取得進展,惟全面的貿易協議仍不明朗。國內方面,工業生產上半年強勁,主要得益於出口商「搶出口」提前出貨,但分析普遍預計此動力將減弱,而私營投資或續延遲、「內捲」問題尚未化解,消費信心恢復亦需時。
《政府工作報告》將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目標設為5%左右。市場目前關注是否推出更多增量政策,如財政加碼或「反內捲」措施,以穩增長。展望第四季,決策者有空間推出增量措施,但可能更注重結構性改革,將側重需求側、「反內捲」及穩樓市3大方面,而非大規模刺激。一旦經濟明顯放緩,政府料加大力度,確保全年目標達成並為2026年奠基。
全球主要投資銀行對中國今年全年GDP增長預測普遍持謹慎態度,多數預期在4.7%至5.1%之間,接近政府5%左右目標,但仍面臨中美貿易摩擦、地緣政治風險、出口收縮、「以舊換新」補貼效應減弱、房地產低迷及「內捲」持續等多項挑戰。投資者應繼續關注中美談判進展及政治局會議訊號,並觀望結構性變革效果。
中國經濟展望丨瑞銀料增長放緩 政策有加碼空間
瑞銀指出,中國經濟上半年增長得益於出口韌性、「以舊換新」補貼、政府債券提前發行及計劃政策支持。然而,第四季度將出現高基數效應,「以舊換新」補貼規模從去年第四季的1500億元(人民幣‧下同)銳減至690億元,家電及新能源車行業料受拖累。而出口可能收縮、房地產持續低迷、消費走弱,將使下半年增長放緩,尤其是在第四季。預期下半年經濟呈現前高後低格局,今年全年GDP料增長4.7%。
瑞銀相信,若經濟明顯放緩,中央的政策有進一步加碼空間,但由於今年首季整體增長速度不錯,故額外政策加碼未必是以直接提升財政赤字率方式作出,而是進行預算外的政策支持,可能是發行5000億元左右的特別金融債券,作為資本金注入到基建項目和一些戰略項目。
市場關注「反內捲」措施的具體執行,基於現時產能過剩的多為民企,瑞銀認為,今次去產能須較以往更加市場化主導且更具針對性,例如對上游行業與中下游行業採取不同政策主導,要非常明顯地分門別類對待各行業,透過規範補貼、細化規則促進落後產能退出,同時穩定內房及提振消費,料「反內捲」措施未來3至5年仍會進一步推進。
中國經濟展望丨大摩料下半年GDP增速降至4.5%以下
摩根士丹利表示,內地提前出貨活動高峰已過,出口支持GDP增長動力勢減慢,「以舊換新」等財政政策效應亦近見頂,預計下半年中國GDP增速會降至4.5%以下,政策制定者或將推出5000億元至1萬億元的小規模增量財政刺激,預測中國全年GDP增長4.8%。
大摩提到,通縮仍是當前的主要宏觀挑戰。儘管政策制定者釋出抑制價格戰的訊號,朝着正確方向邁步,但由於產能過剩現象普遍存在、刺激需求的財政空間有限,以及宏觀經濟環境較弱,料供給側改革的作用將弱於2015至2018年。
中國經濟展望丨花旗料更多增量政策側重需求及反內捲
花旗預計,中國經濟實際增速穩健,將使決策者專注名義增長,下半年料將推出更多增量政策,側重需求側及「反內捲」,預期全年經濟增長5%。
花旗提到,7月底政治局會議後,中國的增量措施有所增多,預測進入秋季後中國經濟實際增長壓力加大,預期人民銀行下半年減息10個基點、降準50個基點。美中關稅尾部風險在未來3個月內基本消除。
中國經濟展望丨滙豐看好結構性改革與創新
滙豐指出,中國經濟增長前景正在改善,上半年的強勁增長得益於擬議延長對等關稅暫停、從DeepSeek到創新藥物的科技創新,以及圍繞結構性改革的政策動能,讓市場更加樂觀,並有望帶來比原先預期更為穩定的下半年增長。預測中國今年下半年經濟增長4.6%,全年增長4.9%,有望實現5%左右目標。
滙豐稱,雖然「反內捲」政策短期拖累增長,如產能削減導致整合及裁員,但長期將提升生產率、改善供需平衡。展望2026年,隨着結構性變革的推進,以及外部挑戰帶來的拖累預計將小於預期,料中國明年經濟增長4.6%。
中國經濟展望丨中行倡宏觀政策須更重視需求側
中國銀行認為,今年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外部環境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擾動下中國出口將有所放緩;在不推出大力度增量支持政策的情況下,預計第四季房地產市場將延續下行趨勢,房地產開發投資降幅將進一步擴大,對投資和經濟的拖累可能繼續加深;目前居民消費的內生動能仍偏弱,物價回升空間較為有限,整體或仍處於低位,預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第四季按年上漲0.4%左右,全年與上年持平。
中行預期,2025年大概能實現年初設定的預期目標,預計第三季GDP增長4.8%左右,增速較上半年低0.5個百分點左右,第四季GDP增長約4.5%左右,全年增長5%左右。建議宏觀政策要更加重視正向激勵、改善和穩定預期的作用,更加重視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牽引作用,更加重視宏觀政策邊際效果變化,充分發揮政策組合拳效果,以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中國經濟展望丨澳新料淨出口拖累成最大挑戰
澳新銀行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表現穩健,但預計下半年勢頭放緩,淨出口拖累將成最大挑戰,預測今年全年將增長5.1%,明年增長4.8%。從中期來看,政府投資仍將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直到經濟重新平衡至消費主導。
麥格理預料,中國今年全年增長5%,認為北京將採取恰好足夠措施實現增長目標,而關稅戰只會改變實現的方式,並不影響增長率。
恒生則指出,前景充滿不確定因素,美國關稅政策如何影響環球經濟仍有待觀察。然而,相信內地為此已作好準備,希望透過刺激內需及支持資產價格市場發展,增加政策支持力度,使內地經濟保持平穩,估計未來數季內地經濟增長或略為放緩,但預測內地全年經濟增長仍可達4.9%。
中國經濟展望丨中銀證券:擴內需為重 須續發力穩樓市
中銀證券認為,由於上半年經濟表現亮眼,全年實現5%增長難度不大。但上半年內地名義GDP增速繼續低於實際GDP,反映國內物價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下半年國內經濟運行仍然面臨多重不確定性,有必要強化底線思維,宏觀政策的重要考量可能是統籌推進「十四五」規劃順利收官,和「十五五」規劃良好開局,並需要關注需求走弱風險。短期看,宏觀政策進一步加碼的必要性不強,市場對於增量刺激政策的出台,不宜抱有過高期待。
中銀證券稱,當務之急是抓住經濟回升向好的寶貴時間進一步深化改革,用好存量空間。擴大國內需求是下半年深化改革的重頭戲,關鍵是促進居民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房地產方面,庫存壓力仍然較大,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需要政策繼續加力。
中國經濟展望丨亞開行:須持續提振國內消費
亞洲開發銀行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國擴張性財政政策、穩健的工業活動以及強勁的出口,共同推動國內生產總值實現超預期增長。然而,外部環境惡化、房地產市場持續疲軟、居民收入增長乏力,加之消費不振,預計仍將使今年下半年至明年的增長承壓。
亞開行稱,儘管房地產行業和外貿緊張局勢帶來一定阻力,但在財政擴張和定向補貼等政策支持下,中國增長勢頭得以為繼;由於外部不確定性可能抑制中國出口需求,持續提振國內消費對於維持增長至關重要。
亞開行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4.7%,接近政府設定的5%左右增長目標,明年增速預計將放緩至4.3%。今年通脹率為0%,明年為0.4%,反映食品價格持續走低以及國內需求疲軟。
中國經濟展望丨招銀國際料第四季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招銀國際指出,今年下半年經濟增長下行風險上升。隨着「以舊換新」補貼影響減弱,社會零售額進一步走弱。「反內捲」政策亦導致固定資產投資萎縮,令短期經濟增長承壓,然而這有利於中期經濟再平衡。中國房地產銷售亦似乎已在周期性低谷企穩,9月初新房和二手房銷售溫和回升。該行預測,經濟疲軟可能促使決策層在第四季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可能將進一步下調10個基點,存款準備金率將下調50個基點,並擴大對家庭和消費者的財政支持。
中國經濟展望丨中信証券:關稅已明朗 料中央加推新資金
中信証券表示,中國上半年出口維持強勁,惟內需仍然疲弱,預期今輪國家補貼用完後,中央將加推新資金。貿易戰方面,現時美國關稅情況更明確,中美關係亦暫時維持穩定,市場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憂慮減少。10月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提供機會讓中美兩國元首會面,會面後美國對中國徵收的關稅有機會下降。該行預測全年中國GDP增長可實現5%目標,出口則按年增2.5%。
中國經濟展望丨OECD:美國關稅衝擊尚未全面顯現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指出,目前全球經濟增長勢頭好於預期,財政支持緩衝了中國的經濟放緩,惟美國進口關稅的衝擊尚未全面顯現。預料中國今年下半年的增長將放緩,因在美國加徵關稅前的「拉貨效應」以及財政支持力度減弱,但仍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4.9%,明年則將放緩至4.4%。
各機構預測中國今年經濟增長
| 機構 | 中國今年GDP預測 |
| 瑞銀 | 4.7% |
| 亞洲開發銀行 | |
| 摩根士丹利 | 4.8% |
| 滙豐 | 4.9% |
| 恒生 | |
|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 |
| 花旗 | 5% |
| 麥格理 | |
| 中國銀行 | |
| 中銀證券 | |
| 中信証券 | |
| 澳新銀行 | 5.1% |







,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