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倡規定學生必須填寫籍貫認識家鄉 蔡若蓮指無助提升效果
立法會今日舉行大會,選委界劉智鵬就提高學生的家鄉和祖籍意識提出口頭質詢,關注政府會否明確規定學生必須填寫正確的籍貫資料等。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回覆時明言,強行劃一推行無助提升教學效果,又指香港作為多元文化社區,將留空間予學校安排。
劉智鵬提到,每年清明節均有大批市民攜同子女北上祭祖,探訪祖籍家鄉。他關注政府會否明確規定學生須在學生手冊資料中,必須填寫籍貫資料。
蔡若蓮表示,社會上對在學生手冊的資料欄中增上籍貫的要求,仍有不同觀點及看法,有意見認為要求學生在手冊中填上籍貫資料,有助進行籍貫教育,培養學生家國情懷;亦有意見認為籍貫欄屬於個人資料,學校收集時須符合私隱條例要求。
她表示,據聞現時已愈來愈多學校在學生手冊中資料加入籍貫一欄,而事實上通過了解籍貫,學生可以追溯家族歷史,認識不同地域文化。不過,她認為落實的方法可以因應校情靈活多變,要求學生在學生手冊中增報籍貫是方法之一,強行劃一推行則無助提升教學效果。局方認為,幫助學生認識同根同源必須全方位進行,結合中小學課程,課程內外互相結合。
何君堯關注政府會否考慮如何將氏族宗親的應用,與日常生活結合,再推展至憲法中所提及的富強、民主、文明等概念,令學生不用生硬地學習籍貫。蔡苦蓮表示,籍貫、鄉親文化一向在教育文化中。
姚柏良認同要提高學生家鄉及祖籍意識,關注政府有何鼓勵措施,吸引學校在學生手冊中加入籍貫一欄。蔡若蓮表示,從小學開始,以至中學的歷史科、公民科的教育中,亦有涵蓋家鄉、姓氏、家鄉等觀念。她又指,隨社會氣氛轉變,留意到愈來愈多學校在學生手冊中加入籍貫一欄,而香港作為多元文化、共融的社會,學校中或有不同族裔的學生,所以局方會留空間予學校自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