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直接訂購 教學視頻

【跨市博弈】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真的值得獲經濟學獎?

坊間有些分析認為,中國過去40年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規模是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蹟,乃至今天仍未得過經濟學獎,也沒有任何主流經濟學家能總結中國成功的要素,成為一套完整的理論。有人可能會歸咎於這是西方社會對中國的歧視和敵意,而且在意識形態上的宣傳也是中國的弱點。那麼到底中國在過去增長模式是不是一個特殊現象呢?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內地發展過程中經歷很多事情和西方、美國當然並不相同,但以經濟和投資市場的表現來看,它的趨勢基本上可以說是是非常一致。自從內地在1990年以後進行了股份制改革並出現「老八股」,翌年上證綜合指數也正式發布。若由此作為起點,比較中美從1991年至2015年期間各類資產的變化就可以發現,人民幣與美金同樣是出現大幅貶值,黃金的變動則不算太大,上證指數的總回報大約是15倍,而標普500指數則大約是6.6倍。A股跑贏美股,主要由於內地的GDP增長在這個時期遠高於美國,導致通脹率較高,鈔票貶值的速度快、股市上漲的幅度自然更高。

要回答中國是不是獨特,縱觀整個中國現代化的歷程或許可以找到部分線索。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大既是1840年)以後,中國才(被迫)踏上現代化的過程。惟最初認為只要學習洋人的科技就可以了,後來卻發現並不成功。去到1949年以後,中央所走的是沒收私人財產、集體化的道路,實行全國上下的計劃經濟,結果最後是完全的失敗。兜兜轉轉,直到40年前,內地才真正走上自由市場經濟和現代化的科學技術之路(實際上也就是西方社會近二百年持續累進性增長的發展模式),而包括股票市場、個別股份、經濟才出現十分驚人的表現和發展。

事實上,中國真正的獨特性,更表現在於它的文化不同、政治制度上也有所不同。但隨著中美的矛盾愈趨激烈(「抗中」甚至「仇中」情緒不斷升溫),包括國內、國外的投資人都有這樣一個很深的疑慮,在「大大」過去數年反覆強調國有企業要「做大做強」,最近更多次提到「必須走自力更生的道路」,那麼內地有沒有可能再次走回頭路、拋棄市場經濟呢?「空前孤立的困境」下,會否再次閉關鎖國?然而,這些問題顯然沒有標準的答案,但要預測中國的投資前景,個人雖感到困惑,但卻認為絕對值得心思。

家族辦公室投資經理

徐立言(本欄每周逢一、三刊出)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