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直接訂購 教學視頻

【跨市博弈】美國「紅」、「藍」政治兩極化只是表徵

儘管共和黨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仍不服輸,企圖逆轉選舉結果,但成功的機會已非常渺茫。坊間普遍相信,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已在普選投票中獲得了勝利,明年1月勢將入主白宮,但民主黨卻頗大機會未能重新控制參議院,意味新政府上台後將有可能陷入 Gridlock(僵局)的狀態。不過,市場認為兩黨分權倒非壞事,而從數據上看,這次選舉也明顯地加劇了美國「紅色」和「藍色」之間的地理鴻溝。

根據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對美國總統選舉結果的分析,在全美約3000多個縣(county,州以下的行政分區)中,拜登只在477個縣中獲勝,當中卻涵蓋了美國經濟活動的70%;而特朗普雖然在2497個縣中勝出,但卻僅佔美國經濟活動的29%。相比之下,拜登幾乎在美國所有經濟規模最大的縣中贏出(附圖中最大的藍色方格),而特朗普則贏得了經濟規模相對較細的小城鎮和農村社區(用紅方格表示)。

此外,拜登所贏出的縣往往更加多元化(教育程度較高和專業人士),其中非白種人和大學教育程度的佔經濟總量分別佔35%和36%,而投票特朗普較多的縣則分別只有16%和25%。換言之,地理上也反映出政治取向的分歧,即城市密集縣城、大都市的居民傾向投票給民主黨,而大部分郊區、小縣或農村的居民傾向支持共和黨。而表面上看,這僅僅代表政治趨向極端的圖譜或表徵,但是真正和深層的兩極化卻反映在金融和經濟之上。

某程度上說,美國「藍色」與「紅色」反映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經濟體,前者集中在教育程度較高(受過大學、高等教育)的專業人士和從事知識型行業;後者較多是普通白人、教育程度較低且更依賴於「傳統」行業。若根據布魯金斯學會的統計,美國經濟70%來自不到500個縣;剩餘30%來自其他的2500個縣;換句話說,美國的資本明顯集中在少數幾個地區,而且形成了一個反饋迴路(feedback loop)的自我強化,不斷吸引更多的資本、人才和政治權力;因此,貧富差距及財富不均等現象遠遠超過了上述所描繪的70/30差距。

正如 World Inequality Database 的數據顯示,表面上美國的財富只集中在最富有的10%人手中,但實際程度還要集中得多;可以說,擠身前0.1%的人口所控制的財富,已相當於“擁有”了全部的權力。顯然,在經濟全球化(globalization)和金融化(financialization)下,社會上0.1%最富有的人獲得了更豐厚的回報(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最高階5%的技術官僚也更顧及這群精英的利益。由此觀之,美國走進一個更兩極化的社會和經濟體系,實在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惟參考1930年美國經濟出現大蕭條前也同樣是出現類似情況,這次會否因為貧富日漸兩極化而一步步走向不穩定?

家族辦公室投資經理

徐立言(本欄每周逢一、三刊出)

www.facebook.com/hsulylab/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