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金融界的古老『神學』中,「均值回歸」無疑是最令人慰藉的信條。每當標普500的市盈率攀上20倍,總有一群忠實的信徒,開始念誦那套陳腔濫調:歷史平均值是17倍,回歸均值不可避免,末日即將來臨。但這次,他們可能搞錯了劇本。...全文
在金融界的古老『神學』中,「均值回歸」無疑是最令人慰藉的信條。每當標普500的市盈率攀上20倍,總有一群忠實的信徒,開始念誦那套陳腔濫調:歷史平均值是17倍,回歸均值不可避免,末日即將來臨。但這次,他們可能搞錯了劇本。...全文
美國資本市場的自信,或許沒有什麼比標普500更能代表。這個指數,如今已成全球投資者的神主牌,長年被奉為一種「長期複利必勝」的宗教信仰。可惜,信仰容易,考據難。所謂一百年長期回報,實則始於1926年的S&P 90,...全文
在這個熱炒不斷、市場經常出現驚天大逆轉裏,有人誇讚V形反彈是金融市場的「常態」,有人則認為那只是短暫的市場戲碼。當我們將這盤金融大棋局拆解後,會發現其中的數據證明——不管是指数走勢的對稱性,還是由人工智能驅動下的板塊輪動...全文
橡樹資本(Oaktree Capital)聯席創辦人馬克斯(Howard Marks)的最新備忘錄《價值的微積分》(The Calculus of Value),與其說是價值投資,不如說是一份診斷市場集體失憶症的病歷。這...全文
Tom Lee再次扮演了華爾街最受歡迎的角色——永恒的樂觀主義者。在CNBC的訪談中,這位Fundstrat的掌門人預言標普500將在8月突破6600點。他的論據?比特幣領先1個月的神秘訊號、「最被憎恨的反彈」,以及那個...全文
在這個連ChatGPT都能自稱「價值投資者」的年代,華爾街依舊熱衷於尋找萬無一失的「鐵律」,彷彿只要找到那把打開財富寶庫的鑰匙,人人都能在資本市場裏躺平收息。現實是,如果真有這種鐵律,市場早就自我毀滅。畢竟,在一個所有人...全文
每當市場新高不斷,總有人懷疑,現在是不是「太晚」進場。可惜,歷史數據無情地證明,這種遲疑大多來自對「失落十年」的過敏反應。畢竟,誰都不想做那個在科網泡沫或金融海嘯剛爆炸時草率進場、十年後卻仍在賬面虧損的人。從1980年代...全文
當我們站在2025年的門檻回望,那些曾經看似理所當然的智慧正在變成明日的笑話。這不是預言,而是歷史的鐵律。 泡沫的必然性與人性的頑固 技術革命從...全文
美國總統特朗普高聲疾呼製造業回流,歐洲政客滿口供應鏈韌性,但全球電動車、風力渦輪與導彈的心臟——那幾克體積如口香糖的小磁鐵——依然得經過中國的手。全世界都在講去風險(de-risking),但風險本身已被中國牢牢封裝進供...全文
當「歷史新高」變成常態,投資者的焦慮也達到新高。這個問題本身,已經是資本市場裏...全文
美國人正在打一場他們自己大多數人並不知道的戰爭。不是針對外敵,也不是共和與民主之爭,而是對抗一種無聲卻致命的敵人:貨幣的慢性崩壞。這場戰爭毋須槍炮,只有通脹、債務與政策工具,卻足以讓一整個中產階級在不知不覺中,被榨乾至骨...全文
資本,是這個世界上最不講人情的東西。它不哭、不笑、不會因為你「努力」就多給你一分利潤。但它會用資本回報率(Return on Capital),一個冷酷無情的數字,來告訴你:「你值得什麼。」 ...全文
在金融市場的語彙中,「估值」這個詞往往被神聖化。它是分析師報告裏...全文
在金融市場上,最常見的錯誤,就是將一場成功的交易誤認為能力的證明,將一次錯過的飆升視為莫大的失敗。這種思維錯亂,可能比技術面分析更廣泛、比基本面分析更無效。若你在某筆交易中提早平倉,結果市場之後繼續狂飆,這與你的操作毫無...全文
如果說資本市場是一場遊戲,那它顯然不是給乖孩子設計的。這不是一場公平競爭、努力即有收穫的道德遊行。這是《大逃殺》——帶着微笑的隨機性與殘酷的非線性回報正在考驗參與者的心理極限。 必須誠實的自白...全文
長久以來,「愚蠢的資金」這頂帽子穩穩地扣在散戶頭上,彷彿他們的存在只是為了讓對沖基金有個對手盤。但如今,這頂帽子似乎開始變得不合頭型。根據JP Morgan的數據,2025年4月,散戶資金湧入市場的規模高達400億美元,...全文
不少財經網紅曾表示:「成功預測特朗普即將製造市場災難而清倉」—— 當然,那份得意是短暫的。事實上,投資者普遍存在一種迷思,認為自己能夠精準預測市場方向,適時全身而退,再在底部滿倉而入。然而現實卻像一記耳光,就像打醒了所有...全文
美國向來享有一項全球經濟界公認的特權:當世界陷入混亂,資金便會自動湧入美國國債市場。此「超級特權」(exorbitant privilege)讓美國在危機中能以極低利率發債,還能讓美元在全球市場中逆勢升值,一邊印鈔一邊收...全文
在宏觀經濟這場無休止的馬拉松賽中,美國和中國這對冤家,正各自以不同方式跑向疲憊。辜朝明早在2018年的著作《大衰退年代:宏觀經濟學的另一半與全球化的宿命》便預言,全球兩大經濟體正走向不同版本的「追兵與逃兵」悲劇。美國過去...全文
當政治與市場發生碰撞,總是市場先讓步。至少這一次是這樣。 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短短三天內飆升至4.5%,創下近年新高,漲幅驚人地達到12%。這不是什麼溫和的「市場調整」,而是一場赤裸裸的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