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幾年的通脹令不少人感到驚訝,筆者無法確定最壞時刻是否已過去,正如之前的通脹時代,一些因素正聯合起來令物價持續高企。以史為鑑,美國可能迎來第三波通脹。 筆者年輕時經歷的通脹時代並非短暫事件,而是從上世紀六十年代一直延續到八十年代初,期間通脹有上有落但逐漸惡化,直到時任聯儲局主席...全文

過去幾年的通脹令不少人感到驚訝,筆者無法確定最壞時刻是否已過去,正如之前的通脹時代,一些因素正聯合起來令物價持續高企。以史為鑑,美國可能迎來第三波通脹。 筆者年輕時經歷的通脹時代並非短暫事件,而是從上世紀六十年代一直延續到八十年代初,期間通脹有上有落但逐漸惡化,直到時任聯儲局主席...全文
聯儲局各理事態度南轅北轍,12月會否減息尚不確定。但從沒有人問,為何在股市新高時減息?說是預防措施,但高位減息,跌下來還能做什麼?減息其實並不是為了救股市,而是救政府。但可惜的是,利率不完全由央行決定,而是由市場決定的。 最簡單例子是,近日不少中小型地產商財困,儘管本港銀行同業拆...全文

11月19日,周三。短短兩個月,科技巨企資本開支已由順風變逆風,整個人工智能板塊被吹得東歪西倒。新鮮出爐的美銀環球基金經理調查顯示,近半(45%)受訪者視AI泡沫為股市面對的最大「尾部風險」(tail risk),比率三倍於9月水平。 說到市場上「最擁擠的交易」(most cro...全文

11月18日,周二。有朋友効力的機構轉換強積金受託人,這令老畢再次想及退休賬戶資產配置問題。一般認為,隨着年齡增長,投資組合的風險水平宜相應下降,着眼點從財富增長逐漸轉移至保護財富。許多退休投資策略,如目標日期基金(target-date funds)及俗稱「懶人基金」的強積金預設投資策略(D...全文

11月17日,周一。華爾街氣氛近日明顯轉差,大盤指數不是全日捱沽便是虎頭蛇尾,人工智能(AI)狂潮固然在一片質疑聲中出現裂縫,個別聯儲局官員還向12月減息大潑冷水,市場定價由早前「板上釘釘」,迅速變成減息與否五五波,就連...全文
內地10月份數據陸續公布,表面上難免呈現挑戰,背後卻透視出口韌性、通脹分化與內需調整三條脈絡。若從長線角度出發,明年外需仍有望錄得微正增長,而通脹走勢則反映出經濟在政策托底及需求修復的道路上徘徊。 ...全文

早前提到,人工智能(AI)泡沫的公司死亡率應低於「.com」泡沫,因為今次炒得最勁的是基礎設施,像晶片和數據中心,而基礎設施層的護城河比應用層穩固。最近元老級策略師Charles Clough接受訪問,他的意見亦接近。 Clough認為,過去網絡泡沫有大量企業炒故事,僅追逐流量和...全文

本欄「常客」段永平接受訪問,分享成長、工作、投資經歷。段先後創辦步步高、vivo、OPPO等著名企業,退休後投資網易(09999)賺了近百倍,又是第一位投得畢非德慈善午宴的華人。他的經歷傳奇,且說的是人人都能明白的大白話,絕對值得和讀者分享。 段永平回想求學時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全文

11月12日,周三。一星期前才寫過...全文

11月11日,周二。美國聯邦政府史上最長停擺有望結束,美股三大指數周一全線造好。近期市場情緒受AI泡沫疑雲及高估值困擾,政府若能恢復運作,哪怕資金僅夠「吊鹽水」至1月底,投資者總算少了一件煩心事。美股上周五單日轉向,反映有「聰明錢」偷步炒上,但金價一記回馬槍爆穿4100美元,表現更悅目。...全文

11月10日,周一。市場風向轉得很快,圍繞人工智能的討論,已由AI是否泡沫演變成泡沫何時爆破。當史上賺錢能力最強的企業開始依賴舉債(包括資產證券化)支撐海量資本投資時,大家便清楚意識到,OpenAI財務總監Sarah Friar近日公開呼籲政府考慮為AI企業提供融資擔保,絕非一時口快說溜了嘴,...全文
參考海關總署最新數據,10月以美元計,內地出口按年微跌逾1%,進口則略升約1%,雖然表面仍屬溫和調整,但相較9月,外貿動能已有明顯放緩,反映高基數、工作天差異及外需轉弱等因素開始浮面。值得注意的是,對美出口亦持續明顯回落...全文

上周留下一處伏筆,基金經理Pulak Prasad指出,在網絡泡沫時代中創造出顯著價值的公司,就只有亞馬遜和谷歌,最多再加上eBay和Priceline(改名為Booking Holdings)。筆者認為,AI時代有機會不盡相同,因為「.com」泡沫死的主要是應用公司,而AI炒得最勁的是基礎設...全文

生活在即時互動的時代,筆者一直視「前沿思考」為與讀者朋友對話的橋樑。過去數周評論「鱷王」達里奧(Ray Dalio)新書《國家如何破產:大周期》的文章獲得熱烈迴響,觸發引人深思的問題,讀者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如何為「大債周期」作好準備:「您寫仍有時間為即將到來的債務危機作準備,請詳細解釋方法。」...全文
Facebook(fb)母公司Meta公布季績,因盈利不及預期,單日下跌逾10%。一兩季業績波動,其實有多大件事?財務報表只是投資分析的起點,之後還有許多更重要的東西。 剛過去的周日是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總決賽,最終洛杉磯道奇千辛萬苦由逆轉勝,過程盪氣迴腸,獲認為是近年最...全文

11月5日,周三。多家華爾街大行及基金業巨頭日前來港出席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異口同聲發出「溫馨提示」,指眼前投資氣氛過熱,股市短期內調整一成或以上不足為奇。然而,講者之一、大摩行政總裁Ted Pick不忘補上一句,只要跌市並非由宏觀經濟嚴重失衡觸發,10%至15%調整屬健康現象,投資者毋須過...全文

11月4日,周二。股神畢非德投資旗艦巴郡上周末公布第三季業績,經營溢利135億美元,按年增長34%,勝預期。然而,市場焦點落在巴郡連續12季成為股票淨沽家,本已山積的手頭現金進一步滾至3817億美元,破盡紀錄。 股神揸重茄殊早已不是新聞,但有比較才有趣味,3817億美元是一個什麼...全文

11月3日,周一。槓桿交易所買賣基金(leveraged ETF)在美國流行十多年,香港也在2016年引入同類型投資產品,不經不覺接近10年。槓桿ETF本地受歡迎程度,在下未曾深入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旨在複製背後資產每天變幅(長短倉/升跌皆然)某個倍數的基金,在美國多如雨後春筍,目標資產...全文

參考內地最新經濟數據,今年頭三季財政運行呈現三大特點:收入漸回暖、民生支出增、基建支出減。仔細觀察,內地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止跌回升,稅收比重上升,而非稅收入則放緩。中央收入略降,但地方財政保持正增,整體進度穩步推進。稅收佔比提升至八成以上,顯示經濟活動逐步復甦。民生支出保持增勢,教育、醫療與社保...全文

最近在讀What I learned about investing from Darwin,作者是專注於印度市場的基金公司創辦人Pulak Prasad。他鍾情於達爾文的進化論,投資風格與畢非德非常相似,從中可發現,畢非德的投資哲學與動植物界不少的行為契合。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