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節不單是親友共聚分享火雞的傳統節日,也使人憶起美國奠基為共和國的思想,本周筆者借鑑歷史了解當前危機。鑽研美國建國歷史,大部分人都會拜讀大衞休謨(David Hume)、約翰洛克(John Locke)、亞當史密(Adam Smith)等哲學大師的著作,但同期不少哲學家的思想也影響深遠。...全文
感恩節不單是親友共聚分享火雞的傳統節日,也使人憶起美國奠基為共和國的思想,本周筆者借鑑歷史了解當前危機。鑽研美國建國歷史,大部分人都會拜讀大衞休謨(David Hume)、約翰洛克(John Locke)、亞當史密(Adam Smith)等哲學大師的著作,但同期不少哲學家的思想也影響深遠。...全文
美國國會通過臨時撥款法案,維持政府運作至明年初,屆時又將面對停擺危機或者繼續拖延問題。事實上,年度撥款相對只是小問題,龐大的社福計劃才是重點所在,相關開支可謂無底深潭,然而,國會連明年預算案都無法達成協議,遑論解決這個危機。 如同許多其他計劃,社會保障(Social Securi...全文
研究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數據,恍如進入狡兔的洞穴,洞與洞之間有通聯,卻出現令人意外的轉折。就算預算看來只有輕微改動,短短數年足以出現數以10億美元計的差距。套用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Donald Rumsfeld)在2002年形容戰時驚奇的名言,聯邦政府財政預算充滿「未知的未知」(the ...全文
在上周〈美政府債務悲劇色彩濃 難以淨化〉文章中,筆者提供多項化解美國聯邦政府債務問題的構想,但顯然這些建議也不足以讓政府達到收支平衡。債務問題讓人傷腦筋,單是欠債涉及數以萬億美元計的天文數字就叫人頭痛。而且隨時日流逝,通脹及經濟增長將改變大家對債務數字的觀感,上世紀七十年代欠債10億美元是驚人...全文
英語Catharsis一詞意指淨化,源自希臘語,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率先在《詩學》提出悲劇的情感淨化,有助於心理健康。隨着台上營造的緊張氣氛逐步建立,惹起觀眾的共鳴,代入劇中人的情緒。當劇情進入高...全文
過去兩個月筆者談論歷史、經濟和政治周期,分析美國人口統計學家侯尼爾(Neil Howe)、地緣政治學家弗里德曼(George Friedman)、進化人類學家圖爾欽(Peter Turchin),以及對沖基金橋水創辦人「鱷王」達里奧(Ray Dalio)的周期理論。其實他們的理論可能殊途同歸,...全文
筆者上周介紹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辦人「鱷王」達里奧(Ray Dalio)著作的「大周期」理論,今次將把它應用到現實世界。由於達里奧每年都會更新這個模型,筆者將檢視其對周期興衰決定指標的最新評分,探討對未來世界的啟示,看看全球大國秩序會否洗牌。 「火力全開」可形容一個系統在最佳狀...全文
筆者上周介紹了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辦人「鱷王」達里奧(Ray Dalio)於2021年的新作《國家興衰與全球秩序...全文
本周恢復討論周期,很多讀者質疑這類周期理論,認為提出理論的專家慳水慳力地採用有效數據,試圖透過「拉曲線」作出預定的結論。 筆者認為,人類歷史真的不斷重複,根本人類本身就是一個循環,養育下一代,以一代傳一代的教育方式塑造子女性格。家庭、村落甚至國家都在不斷重複的模式中進化,從而作出...全文
筆者涉足投資超過40年,上周在〈筆耕24年 個人投資心得首揭秘〉的文章中分享投資貼士,遺憾地本人不少投資虧損收場,本周以此提供寶貴教訓。如今筆者逐漸覺得太側重生物科技行業,尤其過度專注規模較細的初創企業。筆者不少朋友也以這種漁翁撒網心態私下投資「黃金股」(gold stocks),若押注於10...全文
「前沿思考」專欄踏入第24年,筆者今次首度公開私人投資心得,但先旨聲明本人較愛冒風險,私人投資組合不適合99.9%投資者參考。帕雷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又稱80/20法則,指出在因果或努力與收穫之間,普遍存有不平衡關係,往往僅20%的因素影響80%的結果。套用帕雷托法則,筆...全文
過去數周筆者一直在談論周期,周期在字典的定義大致是有規律地重複發生的連串事件。不過,筆者所談論的歷史周期雖然在過去許多世紀重複出現,但不是像日出日落般有規律,發生的時機各不相同,可能隨機出現,也可以出自我們未能完全理解的原因。筆者本周繼續討論進化人類學家圖爾欽(Peter Turchin)20...全文
過去數周筆者評論兩本著作,當中美國人口統計學家侯尼爾(Neil Howe)新作《第四彎在此》的理論建基於世代原型(archetype),地緣政治學家弗里德曼(George Friedman)在The Storm Before the Calm(暫譯《平靜前的風暴》)指出制度周...全文
筆者在過去3周評論美國人口統計學家侯尼爾(Neil Howe)新作《第四彎在此》,本周分析地緣政治學家弗里德曼(George Friedman)版本的世代周期。弗里德曼相信,地緣政治因素導致各國發展模式迥異,但其概念非全然有別於侯尼爾。筆者認為,兩人構想某程度上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指向在本世紀...全文
本周筆者繼續分析美國人口統計學權威侯尼爾(Neil Howe)新作The Fourth Turning Is Here(暫譯《第四彎在此》),集中討論千禧世代在即將來臨的危機中,擔當着重要角色。同時,筆者承持樂觀的人生態度,討論這個周期結束後,重返第一彎將發生的好事。...全文
筆者上一回介紹了美國人口統計學權威侯尼爾(Neil Howe)新作The Fourth Turning Is Here(暫譯《第四彎在此》)的理論。當下第四彎已經到來,不再是侯尼爾與已故作家斯特勞斯(William Strauss)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版《第四彎:美國預言》時所...全文
大家經常談論央行和政府如何影響經濟,從更廣泛的層面而言,美國聯儲局的決策猶如向大型建築物投擲手榴彈,爆炸傳出巨響並造成破壞,可能引發傷亡,但建築物結構完整,業主只須修補。 長遠來看,人類行為才是真正在影響經濟,二十世紀經濟學家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稱之為「有目...全文
對大部分美國家庭來說,房屋是最大單一開支,很多人以為樓市僅涉及買賣和租賃房屋,其實樓市複雜程度遠超非專業人士所想像,當中包含規模龐大的按揭貸款市場。今次筆者邀請按揭證券公司MBS Highway創辦人哈比卜(Barry ...全文
美國6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增幅放緩至3%,市場和民眾可能認為這是通脹持續向下的預兆,並憧憬今年底邁向聯儲局的2%目標。不過,筆者要潑冷水,通脹率沒有那麼快達到局方目標,距離擺脫通脹問題尚遠。由於聯儲局面對諸多問題,今年下半年CPI可能略為回升。 總之,通脹問題仍未解決,未...全文
有關經濟前景的預測,最艱難的部分是把客觀的預期與心中所想區分開來。現實中,極端情況甚少出現,最有可能的結果是經濟得過且過,沒有人能獲得他所想要的一切,亦不會只發生令人懼怕的事情。筆者在近期的文章談論過較悲觀的可能性,今次希望作出平衡,討論較光明的一面。當然,現實中需要很多好事發生,才能避免經濟...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