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周本欄表示美滙指數、油價、10年期美債息全部偏強,可以想像9月仍是多事之秋,最新走勢則是債息突破,美滙、油價續高企,文中描述納斯特100指數嘗試營造的「頭肩頂」,現在更見突出。 美國聯儲局本周公布議息結果後,10年期美債息觸及4.49厘,其後更突破4.5厘,為2007年以來首次...全文
前周本欄表示美滙指數、油價、10年期美債息全部偏強,可以想像9月仍是多事之秋,最新走勢則是債息突破,美滙、油價續高企,文中描述納斯特100指數嘗試營造的「頭肩頂」,現在更見突出。 美國聯儲局本周公布議息結果後,10年期美債息觸及4.49厘,其後更突破4.5厘,為2007年以來首次...全文
今周中有不少大事發生,除本欄上周提及的美國汽車業工潮,美國消費者和生產者物價指數,以及中美零售數據的公布,加上油價走高,均指向較重的通脹壓力,但錢幣的另一面是經濟仍然偏強,從中國上月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可見一斑。 據市場預期,上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增長介乎3.5%至3.9...全文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創近期低位,美滙指數、油價、10年期美債息全部偏強,可以想像到,9月仍是多事之秋,港股原本在周一(4日)也有好的突破,可惜之後連跌三日。 看上述的跨市場表現,美股的走勢便難言「靚仔」,納斯特100指數嘗試造「頭肩頂」,背後的推手有明星科技股如蘋果、輝達回軟,市場本...全文
上周指出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和老債王格羅斯的觀點有矛盾位,若看淡經濟和美股,不宜同時看淡美債;按Nuveen資產管理資料,過去4次聯儲局加息周期中,債券市場在最後一次加息後的3個月平均回報率為5.5%,而短期國債的回報為2.1%。 比較彭博美國綜合債券指數和1至3年期國債指數的表...全文
執筆時,傑克森霍爾(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正在舉行,10年期美債息約為4.2厘,這全球資產定價之錨可算是近期風眼,在腥風血雨之中,驚覺敝欄年初〈逼空行情高峰過 通脹散盡還復來〉一文引述的觀點,正逐漸成為其中一種主流論述。 當時主要的論點有:一、發達國家債務水平太高...全文
在7月22日《議息兼放暑假 美市氣氛勢回順》一文寫到,中短期來說,要留意美股月度期權結算,聯儲局又議息,今次不容易...全文
在留意Dutch Bros(BROS)、Celsius Holdings(CELH)等異動飲料股時,無意中又come across「很久不見」的瑞幸咖啡(LKNCY);數年前的財務造假醜聞,雖迫令瑞幸從美國納斯特退市,但黑歷史並無毀滅這家公司,反令其浴火重生。 原...全文
上周提到今年是中國醫保關鍵的一年,除了一般的西醫、西藥,中藥股似乎都有些表現,例如,康臣葯業(01681)由去年10月底近2.6元水平漲至本周最高5.85元,不足一年股價倍升,神威藥業(02877)本周亦發出盈喜。 神威預期今年上半年股東應佔溢利按年上揚約45%至50%,主因銷售...全文
上周提到美國聯儲局今次議息不容易有太鷹的理據去嚇窒市場,換言之是好消息的另一高峰,配合放暑假的淡季,氣氛轉向的可能性增加,議息後的美股在周四出現小高潮,但單日轉向,標普500指數造了一個破頂的「穿頭破腳」走勢。 焦點重回中港股身上,像月初指出,港股和A股的局部優勢為資金或有需要從...全文
前周提到,美股好倉方面會於Magnificent 7、晶片股、小型增長股中找機會,適逢納斯特100指數下周一「特殊...全文
早前提到,美國的財金大咖一個說經濟過熱,一個說數據不濟,聽到人頭昏腦脹,加息周期則有已完結、加多一次完結、沒有這麼快完結種種說法,不過亂中還是有序,就是大手快速加息的一段大概率成為過去,本周的通脹數據印證了此點。 「炒衰」或「炒硬」更值得關注...全文
於去年最後一篇文章...全文
最近兩隻香港鐘錶珠寶類股份公布業績,可謂榮辱互見,榮的是蚊型股景福(00280),其公布的截至3月止全年純利升逾32%至7947萬元,末期股息按年增25%至2仙,另再派特別股息8仙! 景福慷慨派息刺激股價 以消息發布前的股價0.35...全文
...全文
聯儲局終於停止加息,惟市場預期和官方口徑都只是暫停性質,利率期貨顯示,7月上調利率的機會約為三分二;不過,10年期美債在周四顯著轉強,歐羅和人民幣大升,反映炒美息見頂仍是揮之不去的主題。 其中...全文
我不抽煙,也不鼓勵別人抽,但是近年看電影還是什麼的,偶爾會見到型佬異士抽雪茄,好像挺新潮。 不知道這是否一股潮流,但中煙香港(06055)似乎受惠於雪茄這消費升級,該公司本周公布,據截至今年5月底未經審核賬目的初步評估,與2022年上半年比,預期今年上半年收入增幅不低於95%、應...全文
敝欄5月中點出,美股好淡難分,隨時變單邊市,最終標普500指數反覆向上,納斯特100指數則爆邊走高,而美元轉強反映的避險跡象似乎主要體現於人民幣,以及內地和香港股市身上。 教授對美加息嗤之以鼻 當時有警示指出,從內地債息走弱推測,內...全文
...全文
最近看到一篇舊文,是寫於Facebook首次公開募股(IPO)之際,即2012年初,至今有逾10年歷史;此其時,不少分析喜歡把Facebook與Google比較,指出在2011年,Facebook擁有37億美元營收與1億美元利潤,較Google於2004年上市時分別高出近2倍和9倍。 ...全文
上月底提到,美股疑似按地區銀行的壞消息、經濟前景不明的主旋律向下突破,但被幾大明星科技股的業績硬生生拖回來,好淡都不易做;中港股則大盤積弱,有局部升勢出現在「中特估」這題材上,簡而言之,就是...全文